美文网首页
读书应是生活常态

读书应是生活常态

作者: 老伍同志 | 来源:发表于2017-08-04 11:07 被阅读0次

    作为整天案牍劳神的体制之内的老伍同志,今年以来除了读好读本,规定文集,系列讲话,党章党规之外,偶尔也还在空余间隙里读了点"无用"之书,如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等。尤其是在一个读友的强烈摧荐下,学习写点简书,同时还三不三在朋友圈晒一下,说实话,有好评的,也有冷语相讽的,甚至还有语言攻击的。但不管别人怎么说,老伍同志闯荡江湖20多年了,人称"打不s的小强",心里抗压能力与承受打击能力还是蛮强的,随别人怎么说,自己也一直坚持下来了。这些书,以及这些不上层次与档次的个人随想,对于写好公文来说,几无寸用,但对滋养一个有趣的灵魂而言,或许大有裨益。难怪最近有几个领导说:"老伍同志,最近讲话平和多了,少了些棱角,多了些地气"。也许,这就是修生养性的收获吧,也应是来自读书的收获吧。

    读书应是生活常态

    读书是内心灵魂的体现

    书是知识宝库,能丰富生活,开阔视野;书是智慧源泉,能引领提高,不断进步;书是幸福海洋,能带来快乐,给予富足。读书能使心灵荒园变得肥沃,使无知大脑变得睿智,使冷漠感情变得热情。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花儿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箱,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一个爱读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如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文章的寓言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文化,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生活趣味,为世俗提供了一种精神追求。这也是杨绛先生用她一生的行动告诉我们的,但愿我们通过阅读,能真正领悟到这一人生之哲理,也不负先生的心血。

    读书应是生活常态

    读书是精神补钙的营养

    读一本好书,如交一位益友,就如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重读一本旧书,仿佛与老友重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例比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你会发现,书名虽似游行散记,却并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记事,沈从文十六年后因探病母重返故乡途中的所见所感,与其说他是一本回乡散记,倒不如说是沈从文对当时社会基层民众的忠实叙述,以及对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们深挚而真诚的爱。通过阅读,你的情感会随老先生的文笔流淌,虽然沈从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穷苦人们的悲惨命运和容易被“上层社会"漠视的生活哀乐。这个"星斗其文,赤字其人"的山里人,把底层的悲欢与希望,爱情与欲望,写得直白而慈悲,没有居高临下的批判与怜悯,没有自以为是的“斧正"与扭曲,他写得是"我们",所以读本让人有泪,有笑,有沉思,有温暖,有洗礼,有升华,从而得到精神上的补钙。

    读书应是生活常态

    读书是人生之生的升华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山形有限度,水流无时休。在这样一个一切都讲究效益的年代,读书似乎也成了一件很功利的事情,为了一篇文稿,为了一次职业上升,各路诸候大显神通,目的性,利益性暴露无遗。前不久报上报道了一位县委书记在当地报字上刊载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体会,文字优美,内涵丰富,入木三分。熟不知结果被人发现是引用了两年前《人民日报》上的评论员文章,他也只是动手改改。结果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舆论。人生道路,长途漫漫,在才华撑不起梦想们时候,安静读书;在为前途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读懂书中的别人,找到本真的自己。

    有人说,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领导而喜欢自己,也有人说,读书是为了拓展人生的广度与宽度。而对我来说,读书,就如此刻窗外的夏日和桌上的清茶,很滋润,很清爽,很干净,很热情,还有一种似有或无的人生品味与人生升华。

    读书应是生活常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应是生活常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hv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