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做卷子就手抖,一想成绩就害怕”比起不努力这种学习状态更致命

“一做卷子就手抖,一想成绩就害怕”比起不努力这种学习状态更致命

作者: 学而思网校1对1 | 来源:发表于2018-12-12 09:56 被阅读12次

图片来源 | 网络

作者 | 小海

大海「学习之道」-第 4 篇-

最近,有家长问小海,自己的孩子今年高二,就已经压力大到不行,怎么办?

他说,晚上常看到孩子几个小时睡不着,孩子自己也很担心:“不知道这种心理素质到高三该咋办?”

这位家长的问题,让我想到了侄子高三那年。

高三前的那个假期,因为即将升入高三而带来的压力,侄子情绪很不稳定,经常向父母发火,很少和周围人交流,每天因为梦魇不敢睡觉,虽然每天都很努力,成绩却毫无起色。

开学后,他的状态却在慢慢恢复,看起来整个人踏实多了,成绩也在稳步好转,每次考试都在进步。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自己的老师给了自己很大帮助。

脱离“压力困境”,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压力是资源,

告诉孩子“你是在压力下表现更好的人”

开学后,我和老师说了自己的状态,他和我说,我其实就是太急了,总想短时间内超过别人,自己给自己制造了太多压力。

他说,必须清楚的是,学习不是一件能够短时间赶超的事情,你的想法就有错误,比起总想着快速求结果,还不如告诉自己,短时间内你无法超越别人,所以,还是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地学习更重要。

我的老师和我说,你是那种在压力下表现更好的人,这在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心理支撑,算是一种心理暗示。

当时的我真的是这样认为的,在和同学交流中,也会说,我觉得自己能够在压力中表现得更好。

于是在学习中:我每刷完一套题,总结、分析后;每被老师叫上黑板,做出一道题后;每次考试有一点进步时,都会通过成就感来强化自己的这种认知。

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压力不会对我的行为产生任何威胁,自己的“求生欲”会带着自己走出困境。

后来才知道,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研究表明,我们对压力的认知会改变我们对压力的处理方式。如果人们被简单告知,“你是在压力下表现更好的人”,他们的实际表现会提高33%,即使这是随便说说也无妨,因为更重要的是信息改变了个人对压力的评估方式。

所以,当初三、高三压力过大的事后,不妨多给孩子一些这方面的暗示,告诉他你可以适应具有压力的环境。

休息是学习,

全身心的学习才是有效学习

对于学习,我觉得学习中任何学习方法不过都是“术”层面的,而学习的“道”则是专注度,即倾注在学习时间里的精力。

在心态不好的那个阶段,我的学习时间其实很长,但总不见效。假期在家,我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时间表,每天给自己立的flag是至少保证12个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

12小时以上的学习却让我有了这样的心理:反正一天要花十几个小时在学习上,慢慢来,总能行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给自己设定一些休息时间,最后会发现,学习的时候就是在等休息时间的到来。

这样一来,学的时候心理总像长了草一样,学习时间过长,也搞得自己心力憔悴。

我和老师说了自己假期的复习状况,他指出了我的这个问题,说,我的学习没有效率和质量,建议我还是饿了吃、困了睡,尽量找到一个娱己又实用的平衡点,做一个良性循环并可行的计划。

我调整后的做法是,每天的学习时间以学科为划分,除作业外,每学科最好一次性不超过1小时,一部分时间用来过笔记、一部分时间用来整理错题和思路、一部分时间用记忆。有时候一些学科当天要做的事情20分钟就过完了。

这样一来,我感觉自己的效率大大提高,不再是一团浆糊地学。也有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后来才知道,这利用的是心理学上的“间隔效应”:分几段来学习,不要试图一次完成所有的事情,将会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很多关于学习时间与效率的研究证实:超过2小时学习效果就逐渐递减,超过4小时根本就没有效果了。因此合理的休息与高效率的学习同等重要,长时间无效学习尤其会让人心生厌恶。

要想长期保持稳定的学习效率,就不能一次过度消耗甚至透支,要确保每次学习时精力都能够恢复。一旦过度透支,不仅会效率低下,甚至带来精神疲劳,削弱动机和坚持动力。很多少年天才通常过于急功近利(或被迫),致使兴趣、热情被消耗干净,最后无法坚持而失败。

所以,对于长时间学习来说,明智的做法是控制每天的高强度学习时间,让身心逐步适应,避免过度透支。

获得成就感,

克服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压力过大的原因除了心情急切、时间过紧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我没有从学习中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假期的课外班里面,提前带我们开启了复习阶段,虽然高二成绩不错,但知识漏洞仍然很多,考试总是考不好,难题总是拿不下来。

老师说,这是学习中的“高原效应”,高原效应的产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开始阶段,学习者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虽然比较慢,但在慢慢适应;

迅速提高阶段:学习者初步掌握了知识、技能的规律,找到窍门后,受到鼓舞,建立信心,进步很快;

学习高原期:知识有漏洞的学生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随着知识量的加大,即使再努力学习,也感觉知识在头脑中不再清晰,导致成绩停滞不前,甚至下降。

对于这个问题,我采用的方式是补漏洞、建立错题集。有不会的题,就一定要做标记,建立错题集,问老师,和同学反复讨论。

👉👉👉小海推荐:错题集整理办法

我特别要提的一点,是老师和我们强调的“知识的外化过程”。

当时身边有一类同学,特别“爱惜”自己的知识,掌握了一个知识,就像宝藏一样藏着掖着,即使别人问他,也要装作不会的样子。每次看到这样的同学,我心里其实是嗤之以鼻的:我不相信你能真的把这个知识掌握到8成以上。

为什么这么说?

我当时的感觉是,不和同学讨论前,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是自己模糊地告诉自己,自己会了。但做题时,也总会遇到问题。而和同学讨论后,有了说这个过程,我才感觉自己真正掌握了。能够把一个知识完整地说出来,难度会比自己看过、学过要高;能够把一个知识讲给别人听,甚至说服别人,教懂他人,难度则更高。

那些经过和别人反复讨论的知识,我在做题中很少犯错,且能够长期记忆。

有了这个发现,即使在自己复习的过程中,我也特别喜欢和自己自言自语地讲这些知识。不信你让孩子试试,他们看似掌握一个知识后让他们讲给你听,他能够准确讲出多少?还可以试试,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对这个知识的复述程度又有多高?

这是因为“说”可以打破我们对学习的错觉,背后是内隐语言理论。

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学得好,是错将熟悉当做知道。比如我们学习一个章节内容,画了重点记号,甚至还做了笔记,这时我们可能会认为学得很好,对知识点也了如指掌,但如果合上书做个简单的自我检测,瞬间就会忘掉三四成。

关于大海1对1

大海1对1通过在线陪伴式的教学方式,专注为初高中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从学生出发,拥有业内独特的知识体系诊断、学习行为诊断和专家诊断3种诊断方法,将AI智能识别引入课堂,真实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历史数据科学规划学习路径,为每一个孩子定制个性化服务与课程,更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能被看见。

相关文章

  • “一做卷子就手抖,一想成绩就害怕”比起不努力这种学习状态更致命

    图片来源 | 网络 作者 | 小海 大海「学习之道」-第 4篇- 最近,有家长问小海,自己的孩子今年高二,就已经压...

  • 如果说我喜欢你呢

    比起害怕和你有遗憾我更害怕被你拒绝

  • 关于努力的思考

    很多人认为比起因为不努力而成绩不好的人,只有足够努力还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的人才有抱怨和痛苦的资格。 事实上,与学习能...

  • 比起失望,更害怕绝望

    当一切机会都荡然无存,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变得阴暗起来,没有前途的未来,我感受到如此刻骨铭心,我觉得我已经没...

  • 喜欢这种认真||这才是我该有的状态

    喜欢这种认真,这才是我该有的状态。比起浪费时间毫无方向的生活。我更喜欢现在这种认真的状态。 为了今天的培训,昨晚复...

  • 我不是天才,但我的努力不平庸

    如果自己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 希望你真的要自己争气。 一做出成绩来,全世界都和颜悦色。 所以,每当有人...

  • 20190304分享

    最近给点点买了一些卷子,想让他在平时做一做这一卷子,我发现,其实孩子是愿意学习的,只是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把学习...

  • 一个自闭者的自白

    自闭非自毙 比起病毒 更让人害怕的是冷漠 比起死亡 更让人窒息的是麻木 比起孤独 更害怕的是了无生机 不是总有火红...

  • 随笔

    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席间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孩子,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学习,聊着聊着就比起了成绩,最后,成绩好的开始传授经验...

  • 下周规划

    本周学习了两次英语,分别是周一和周日,周一做了两张卷子,周日核对了一张半卷子。 下周 周一核对3张卷子,刷一套题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做卷子就手抖,一想成绩就害怕”比起不努力这种学习状态更致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ku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