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华山论道
春在枝头已十分

春在枝头已十分

作者: 花香依旧_YY | 来源:发表于2018-01-13 20:52 被阅读0次

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也。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是道德经的第七十一章,总结起来有两点,首先是要“自知”。知道自己有所不知,这还不是最好的,知道自己知道的部分还是不知道,知道里面有不知道,才能不断的回归自己所知道的那部分从而不断学习,为学日益。

这其中的“益”通常理解为增加,这强调的是在面上的拓展,是横向的。邵老师把它理解为深入,往深处挖,是纵向的。不要一味地向外探求,追求广博,而要向内求,先专再深,而成专家。

知道自己的不知道,让我们更自知而不自大从而谦卑。知道自己知道的部分也是不知道,让我们更加深入的探求,从而专精。

老子一直在追求少,他讲,“不多求,故得。”“知者不言,智者不博。”就像我们都有自己的专业,工作,我们可能看了很多书,有了很多实践,自认为对此领域了解的很多,而慌忙地想往外面更多的领域扩展,学习更多的东西,但有时就会少则多,多则祸。不妨多关注发现自己已有的特长,深入下去。

春在枝头已十分

    其次说到了“观复”二字,观就是看,复是回来,看回来,往回看。

唐代有首诗写的特别好:“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我们一直在向外探求春,其实春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心中。确实,人们大多在追求精神之外的东西,名利地位,当然我们有能力我们用劳动来获得这些东西,是好的。

其实追求很多外在也是为了获得满足和快乐,但这种快乐是一时的,别让外面的世界冲昏了头脑。别忘了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一个超越性的精神存在。人需要过一种精神丰富的生活。

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渔民在海边悠闲的晒太阳,一个路人看不下去,对他说:"天气这么好,你为什么不出海打鱼呢?每天多打些鱼,你就能攒下钱,有了钱你就能买条大船,打更多的鱼,挣更多的钱,然后雇很多人打鱼,开办自己的渔业公司,挣很多钱后,你就成了当地的富豪,就可以不用打鱼,在海边悠闲的晒太阳了。”渔民说:"可我现在就在海边悠闲的晒太阳啊。”

对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有很多方面的理解。这里想说的是其实我们在人生这条路上,不必非要等到什么什么时候才能做什么,当下就可以。

我们可以多抬头看看蓝天白云,看到路边的一朵小花,可以发自内心的赞叹一句真漂亮;我们可以多和家人一起散散步聊聊天,多夸夸妈妈亦或爱人做的饭菜多么多么可口……

相信在传达这种美好的同时我们内心会加倍的丰盛。多向内求……内心的幸福其实比任何外在的东西更长久。

相关文章

  • 春在枝头已十分

    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也。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这是道德经的第七十一章,总结起来有...

  • 春在枝头已十分

    春天到了,庵里的一位尼姑想外出踏青感受春天的气息,翻山越岭走了很远,只感受到了残冬的萧瑟和寒冷。回到庵内,尼...

  • 春在枝头已十分

  • 春在枝头已十分

    打开电脑,系统提示收到了一个问题邀请,有人问“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回到几岁?"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愿意回到自...

  • 春在枝头已十分

    渴盼春天的心,从立春那一天就迫不及待。而北方的立春,往往深植于隆冬时节。常常是腊月二十几就立春了,可天气却是一天冷...

  • 春在枝头已十分

    今早下雨了。在上班路上撑着雨伞疾步走着。突然一撇头看到了梅花,因为下雨变阴郁的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美,实在...

  • 春在枝头已十分

    悟道诗 【宋】某比丘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此诗见宋代罗大经《鹤林...

  • 春在枝头已十分

    阳春三月成了寒春三月,连日的雨天也让空气十分潮湿,衣服连晾几日也不见干。好在我知道春日回归了,绿叶红花正在雨水的洗...

  • 春在枝头已十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这句诗词出自宋代大文豪辛弃疾的《青玉案·...

  • 春在枝头已十分

    时隔一个来月,走在户外,恰好如同换了季节,或者说,换了一个世界。 杨柳轻软如金,草地变得绿茸茸的,各种各样的花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在枝头已十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lh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