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诗佛。不是他想成佛,而是他只能学佛,只得行佛。
赵翼有诗——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道家也有诗——此身若无神仙骨,纵遇真仙莫浪求。
王维,自幼便是神童,诗好,画好,音律好,考试运也好,状元及第。按说,这样一位人物,应该位居实职,有一番大作为。然而安史之乱,长安被叛军所破,他受了伪职。
弟弟王縉平叛有功,用官职做交换,全力保他。命,留下了,官位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做到了宰相,不过这是用“四方活落圆”换来的。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多好的诗句,多意气风发的少年!大唐毫不避讳,大肆渲染的侠义精神,在少年诗佛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叛变之后的回归,让王维自此佛系。你好我好大家好,文学好,人际关系好,官自然也是越当越大,然而作为一位没有作为的高官,王维那是相当的尴尬相当的郁闷。但是有了“受伪职”这硬伤,又如何敢在庙堂之上与人唇枪舌剑?罢了!罢了!一腔热血,作佛系文章吧!

邵雍,字康节,宋人。说到邵康节先生,也许没什么人知道,不过说到他的——梅花易数,这知道的人可就多了!
邵康节先生,神童。据说成年后,一次高价购买了个瓷枕头。夜间睡醒,见一只老鼠在闲逛。用瓷枕头砸老鼠未中,瓷枕头被砸碎。第二天起床打扫,发现瓷枕头里面有一张纸条,写着——买这个枕头的人是邵康节。这可把他吓一跳!他也熟读周易,感觉很是怪异,所以立马去找卖枕头的。
卖枕头那位也奇怪!这不是他写的啊!仔细一想,对了,早几天有一个人,拿这个瓷枕头在手上把玩过,还跟他说哪天有个人要买,你开高价十两银子,肯定能卖掉。之后他就十两银子卖给了邵康节。
邵康节向卖瓷枕头的问清了那人的住址,立马向那人家中奔去。到了那人的家里,那人却刚刚去世。那人的儿子问邵康节——先生是否姓邵?邵康节说,对啊!那人的儿子拿出一本易经给邵康节,对他说——家父说了,这本书给你,
邵康节打开一看,是本易经,里面还有大量的推演案例。
熟读此书后,一日邵康节赏梅时,突见两只麻雀打架开悟,创梅花易数。
这首由一到十的短诗,极为简单又朗朗上口,出自这位将易经化繁为简成为梅花易数的高人之手,阴极转阳阳极转阴,也实在是情理中事。

苏东坡,是个很讲究的人。仕途不顺,成就了他的讲究。
吃饭,有东坡肉;喝酒,有《东坡酒经》;衣着服饰,有东坡帽;搞工程,有苏堤;宋人爱香,苏东坡也是文人香的合香高手,按照他的香方《雪中春信》,我也有幸仿效过;写字有《寒食帖》;诗词更是不用说了。
这位五戒和尚,前世出家没修好,这番又入世修。
到了,从这纷繁复杂的红尘,得到了那——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少,看水还是水。化繁为简的真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