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班级学生情绪很浮躁,天气变化原因?近段时间活动过多?马上要放假了?抑或学期马上要结束了,情绪亢奋?
晚自习铃响之后,足足排了七分钟的队伍,还是一团糟。说心里话,当时比较生气。但我没有动,只是静静地站在边上,用目光注视着他们……
一分钟后,终于有人断断续续感知到了我愤怒的目光,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感知到了。终于终于,三分钟后,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了。
我拿出手机对着所有学生说:今晚7:15分铃响我们就放学了,现在7:25分,十分钟过去了,足足十分钟,你们终于安静下来了。我们一年级就学习如何排路队,现在二年级都要结束了,路队还是如此。既然你们愿意这样做,就要接受这种做法的后果,站在原地静默十分钟。
我拿出手机让学生看着时间,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在其他班级都已经吃完夜宵,甚至有的班级已经走在回家的路上了的情况下,想到站在外边翘首以盼的家长们,我的内心也是焦灼不安的。
可说出的话怎能随便收回呢?班主任怎能言而无信呢?想到此,我便坚定下来,硬是站了十分钟,一秒不少。这十分钟我用不同的方式告诉他们一个道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不是一个人。自觉和严格要求自己是为自己也是为他人。
回到家在反思:这样的做法对吗?
脑子里一直在回想四个字: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一直很在乎环境和榜样的作用。对于他们而言,尚且年幼,自身的定力和好奇所致,太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所以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有我们约定俗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我们习以为常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所以,可能是害怕某个人的坏习惯传染到每一个人,害怕破了的窗子引发恶劣的后续反应,害怕他们年纪太小道理体会不深,我经常会有一些“小题大做”的行为:漏题零分,抄袭零分,迟到一次上周小明星分数归零,会为了小朋友的一个小问题或者一点委屈上一整节班队课……
“破窗效应”掺杂着心理暗示、从众行为、不受惩罚、侥幸心理等因素。除了用语言或加强或暗示,必要的惩戒也是必须的。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愿每个人都不要被“破窗”所影响,更不要成为“第一扇破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