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南通二模】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普通人生活平凡、琐碎,他们也许没有卓异的天赋,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依然可以发出光亮,温暖自己,照耀他人。这个普通人可以是你,是他,是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在低处飞行
“不是每一对翅膀都可以展翅高飞,低处的飞行也是飞行”。
王计兵无论如何也没有想过,他随手写下的诗作会传行于世,成为别人心中的一盏微光,而他也从“外卖员”变成了“外卖诗人”。
原来,低处也可飞行,角落亦有光芒。
而当下,却是一个“平凡羞耻”的世界,我们营销“第一”,追捧“偶像”,树立“榜样”,热衷“造神”,耻于平凡,不甘普通,却也陷入焦虑,不断内耗,我们仍是悬浮时代里不敢停留,缺乏意义的空心人。
其实,我们追求的是功利意义的“伟大”,忽视的是真实生活的“小我”。成功学的世俗标准异化了你我的真实生活,将社会身份等同于个人价值——“普通”等于“低价值”,于是人人身份焦虑,渴求不凡。但承认平凡就是在接纳真实自我,相信当下力量,只有看到生命的平凡,人生的缺憾,我们才具有了尼采说言“强大的生命本能”。就像“普通人于文亮”的爆红,那些镜头下呈现的杂乱和真实,是普通而温热的生活,是自洽而圆融的人生,是有韧性的生命力。
事实上,平凡不是平庸,人生的价值在于实现自我,当我们活出生命的意义,每一个人都是幸福的西西弗斯。而活出意义既在于照亮自己,也在于关照他人,而对他人的光亮又会成为返照自己的烛火。王计兵的餐箱里带着外卖,也带着诗歌,往来穿梭间,他脚踩在坚实的大地,也畅游在诗意的星空,走向自我的完满。还有“矿工诗人”陈年喜、“田埂诗人”韩仕梅,他们用文学在普通的生活中构建自我的精神岛屿,也用近乎笨拙的方式温暖了世间的人们,而他们自己也因与世界的连接收获了更广阔的人生,实现自我与温暖他人形成幸福生活的良性循环。
而往往我们很多人说“接受平凡”,其实是在接受“躺平”,面对巨大的现实落差,消极沉沦,其背后是缺乏清醒的自我认知。在“精英文化”盛行的当下,去除对世界的滤镜,对某种行业、权势地位祛魅,也不被“伟大”绑架,在琐碎的生活里不忘追求热爱,永葆善良,承担责任,这才是真正的“接受平凡”。
今天我们关注普通人,其实是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容易被别人定义的当下找回每个人人生的自主权,这也是这个功利化、工具化社会对“何而为人?”的重新思考。
你我皆凡人,“我不过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但这低在大地的声音,才是万物向上的乐章。
我们看见平凡,也看见了人生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