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盈的一天
假期基本处于躺平状态,听了许多课,但是没有自己的思考,完全是左耳听右耳冒的状态,和躺平没有什么区别,属于浅学习。看到朋友圈儿很多人都说要抓住假期的小尾巴来一次旅行,让我抓住假期的小尾巴来一次深入的学习吧,不辜负这个夏天。
一听数学报告。
今天听了三节数学报告,分别是吴正宪老师的《有效落实新课标——一致性与阶段性》斯苗儿的《为学生发展,为教师成长——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研究策划例谈》管尤跃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实践研究》。他们结合真实的教学案例具体解读了新课标,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给我很大启发。
为了使听课不至于疲累,我使用了番茄学习法,每次听课前设置40分钟闹钟,然后进入学习状态,当闹钟响起的时候,就会离开座椅,去客厅一边干活一边思考刚才听了什么内容,对我有哪些帮助,今后怎样在教学中落实。一节报告50分钟,我需要听80分钟,因为常常按下暂停键做记录。我是一只笨鸟,还没有先飞,就要慢慢飞,不停飞,才能飞得远,飞得高。
二购买新书籍
马上就要开课了,需要提前预习,今天一口气买了8本书,都是下学期需要学习的书——《玩游戏,学数学》5本、《新教育年度主报告》《教师需要懂的心理学》《基础教育学课题研究18问》。突然发现我有买书的癖好,常常遇到喜欢的书,或者觉得有用的书,便买回来,可是却没见一眼。
以前买书都在小当,因为买的少,也不计较价钱的多少。现在需要的书多,必须货比三家喽。多宝买过一次,一看就是盗版的,字很小很小,还模糊不清,于是认定多宝不可买书。今天的书都是在宝家买的。同样一本《玩游戏,学数学》有的三十多,有的二十多,还有的刚刚十元,差距可是真不小哇。
三听入学报告
虽然是老学员,但感觉自己的学习力还很弱,学习方法还很差劲,必须像新学员一样,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无论专业课还是通识课都要认真学习。听了报告,我加深了对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教育叙事的认识。在新网师的队伍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高手、专家,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也在努力向他们靠近,期待有一天能够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米永丰老师就怎样刻意练习专业阅读能力给了四条路径:一是摘抄、应用。二是理解整本书的结构,主要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三是与书籍和作者进行对话(聆听、批注、理解、对话)四是与作者和书中内容进行生命交流,自问:我为什么阅读这本书?
每次读完一本书我们要思考四个问题。一是这本书谈了什么?二是书中细说部分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三是书中说的有道理吗?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四是跟你有关系吗?如果给你资讯,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作者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在这里我不理解“资讯”是什么意思,米老师没有接给出具体事例来说明,还需要我再进一步学习。
屈小娥老师分享的是《复盘,是终点也是起点——关于生命叙事的深思》。屈老师用朱永新教授的两段话解释了什么是生命叙事。
⑴生命叙事是对年度生命成长的复盘,旨在审视自我生存的状态,理解生命价值,领悟人生意义。
⑵生命叙事是“诗”与“思”交织出一个或完整或破碎的“史”。一个完美的生命史既是诗与思这个生命之神的两股的永恒纠缠,同时也是“浪漫——精准——综合”不断循环的过程。
生命叙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众多事件中找出共性,提炼关键词,确定自己的主题;生命叙事不是材料堆砌,不是寻找感动点,而是一种内在真实的生命轨迹的进行,“诗”与“思”是相乘关系,不是相加关系,是一个闭环的被认可的和读者产生共鸣的生命之道或发展之道;生命叙事要抓住事件的矛盾点,进行理性化,真实化的内心独白,感动自己的同时,站在读者角度反思“生命的启迪”。
今天小林漫画更新了一集“熬过黑暗,就去看日出”,此刻我不在黑暗中,而在迷茫中,相信穿过迷茫,就会看见不一样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