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诗新读诗友会中国诗词大会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18-05-18 08:55 被阅读26次

寻陆鸿渐①不遇

僧皎然②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③。

叩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释

①陆鸿渐:“茶圣”陆羽,字鸿渐。他和皎然是“缁素忘年之交”,友情极为深厚。

②僧皎然(720?~贞元末),著名诗僧,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俗姓谢,字清昼,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之十世孙。皎然生活于大历、贞元年间,与当时名士韦应物、陆羽、颜真卿、张志和等人往来酬唱,被称为“江南名僧”。皎然的诗清丽闲淡,多为叙述宗教经验及生活、山水游赏、赠答送别应酬之作,另外也有少部分写国事民生、咏史遣怀的佳作。诗歌体裁以五言为主,也有四言、七言、骚体诗。有《杼山集》。

③著花:开花。

名家点评

此诗晓畅,无待浅说。四十字振笔写成,清空如话。此诗之潇洒出尘,有在章句外者,非务为高调也。(俞陛云)

本诗好在吐属自然,毫不装点做作,其中层次却又井然不紊。如首句是寻起,二句是途中,三四句是将到。五六句是到门,七八句是不遇。(喻守真)

赏析

这是一首访友不遇之作,当时陆羽迁移新居,皎然前去拜访,然而陆羽恰好不在家中。皎然以这段过访不遇的经历为题材,写成这首五律,刻画出了陆羽疏放不俗的形象。全诗晓畅,四十字振笔写成,清空如话。

诗人首先描写了陆羽居所的环境:陆羽新迁的住宅在外城附近,沿着田野间的狭长小路可以到达,两旁种满了桑麻,长势甚旺,分外喜人。一走近他的居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篱笆两旁的菊花,虽然秋天已经到了,但还是没有开花。前四句由远及近,读者仿佛随着皎然一同欣赏着景色,一步步靠近陆羽的新家。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皎然已经到陆羽宅前,举手叩门,不仅无人应答,连犬吠声也听不到,原来陆羽不在家中。诗人本欲转身离去,又觉得远途而来略有不甘,索性敲响了西邻的屋门,向陆羽的邻居询问他的去处。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邻居回答说,陆羽每天都到山中去,经常要等到太阳落山时才会回来。此诗尾联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可谓异曲同工,虽未直接描写人物,却都以人物行踪的神秘突出了人物超脱俊逸、不为尘世羁绊的风采。

全诗语言自然,层次分明又井然有序。前四句写“寻”字,后四句写“不遇”。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风趣,虽然访友未遇,但并无遗憾之感,大概是因为僧家无挂碍,所以更加显得超脱。

相关文章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寻陆鸿渐①不遇 僧皎然②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③。 叩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

  • 一日一书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 《莫之仙体》之行书.唐诗一首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 【书法】唐诗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_僧皎然

  • 《莫之仙体》之行书.寻陆鸿渐不遇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 读诗心裁:寻陆鸿渐不遇·僧皎然

    读诗: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心裁:一从...

  • 关于唐诗中“斜”的读音

    杜牧的《山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青山郭外斜”,李峤《风》中“入竹万竿斜”,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归来日已斜”。

  • 《蒹葭》

    山远水近路横斜, 芦花飞处惊野鸭。 樵夫唱尽心中事, 归来犹带解语花。

  • 唐诗打卡(147)茶神陆羽的师友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

  • 五律  如心

    冥冥心入境,骑鹤访仙君。 野木皆潇洒,修筠独逸群。 石间浮曳影,雪上立斜曛。 何日山中去,商山遗白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pw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