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幻想与现实
听说,写作很赚钱?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参加了小小老师的写作课。梦想着通过学习,月入过万。
呵,多么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是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并且觉得:听了课,这种事分分钟就能实现。
回想起听课的那段时光,依旧满满的充实感。每天都是:听课+笔记。
看着一张张用干货填满的思维导图,就很高兴:有了这些方法,上稿岂不是小意思。
但现实却一次又一次打脸。
别说上稿了,连坚持写出来都成问题。
02
不甘心放弃的写作路
有那么几天,我真的想要放弃了。
但是又一想:如果每次遇到困难,都选择退缩,这一生岂不是一事无成了?
这样的结果,自然不是我想要的。
虽然不想放弃,但是如何改变下笔困难的问题,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方法。
直到我看了《曾国藩传》。
曾国藩曾经也因为文笔不好,科举屡次落榜,还被监考老师点名批评文章写得差。但是曾国藩却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努力的寻找原因。
当他把自己的文章和优秀文章作对比时发现:自己的文章没有大局观,只关注细节。
于是,曾国藩开始在文章大局观上下功夫。通过不断练习,再次参加科举考试,便顺利地考取了功名。
曾国藩之所以能顺利考取功名的原因就是,他勤于反思。
自省也成了他的人生哲学。
曾国藩科考的故事,启发了我。
我发现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主动反思。只顾闷头努力,却不思考努力是否用对了地方。
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我就要求自己也要每日反思,查找写文章费劲的原因。
通过回顾之前的写作轨迹,我发现很多问题都是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比如:
总是希望找到捷径,赚得稿费,一直在改变写作计划。看见别人上稿,就想投稿,看见别人今日头条获奖,就想发展今日头条。什么都想写,又什么都坚持不下来;
没有思路,写不出来,不会针对性的找素材。看书、看文章、看热点新闻都成了纯欣赏,看过就完了,根本不去思考书籍、文章、热点能不能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拖延症严重,不想动笔写。一天下来非常累,却不思考时间都花在哪了。
因为我不主动思考,反思问题。一个月能写出的文章数量,必然少得可怜。想要日更文,更是异想天开。
明晰了问题之后,这一次,我决定痛改前非,每天睡前反思,记下问题和解决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发现竟然能坚持每天写文章了。
看着文件夹里堆满的一篇篇文章,就很满足、很幸福,充实感又回来了。
03
从天而降的喜悦——上稿
在坚持日更文一个月后,我终于鼓起勇气投了稿。
还记得当时我是闭着眼睛、抖着手,按下的发送键。因为真的怕被再次拒稿。
在稿子投出去的两天中,我的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惴惴不安。
然而就在第二天的午后,喜从天降——我竟然上稿了。
“文章质量不错,已过初审,如无意外将排期发表,谢谢您的来稿。”
正在刷微博搜集素材的我,看着弹出来的这条邮箱消息:傻了两秒,然后迅速跳下床,跑到客厅,大声说:爸妈,我上稿了!我上稿了!
整整一个下午,我的嘴就没合上过,一直处于傻乐的状态中。
坚持写作的小伙伴都知道,刚开始的上稿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这其中有太多的付出与坚持、压力与等待。
现在,我想把用过的这三个小方法分享给你,希望能帮助还在上稿路上奋斗的你一些启发。
哪怕只有那么一丢丢,这篇文章也有了它的价值,完成了它的使命。
04
静心分析大号文,
不让别人上稿的事,扰乱心神
既然别人上稿的消息会让我分心,没办法坚持一个方向写作,那就暂时不看群消息。
我先找到跟自己领域相近的大咖文章,然后把她的文章打印出来,反复读上五遍,解决不会组织语言的问题。
五遍读完之后,对文章的内在逻辑、行文方式、语言都有了基本的了解。
再分析文章的脉络结构:
全文用了几个案例,每个案例之间是怎么衔接的;
每个部分中,用了多少个关键词,是不是每句话里都有;
标题中有没有主题关键词等等。
之后,再根据文章的关键词,用不同的案例,不同的角度。自己写一篇文章。可以是写出来的,也可以只在脑子里过一遍。
用这个方法,可以很明显的发现,自己的文章和大咖文章在案例描述和评论总结部分的差距。
05
针对性找素材,坚持每天写文
其实,在分析大咖文章的时候,有针对性的找素材这件事就已经有了方向。
因为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观点,从脑子里冒出来。及时记下这些想法和观点,因为它们有可能就是你下一篇文章的主题。
当主题观点确定了以后,就可以想想有什么案例故事,可以支撑自己的观点。
然后有针对性的去搜集,这样就解决了看过的热点素材记不住、不知道怎么用的问题了。
找到这些后,在脑子里过一遍行文逻辑。当天的任务就完成了。不用急着写下来。
通常情况下,我会选择在第二天的早上写。
在写的过程中,不用考虑跑没跑题、这段文字和主题有没有关系、是不是啰嗦。只管写就行了。
在这样的心态下,就不会有压力,就是随意写嘛,文字会随着你的想法,慢慢的流淌到文档里。
写完文字,就把文档关掉,不用去检查写的怎么样。
在第二天早上写完新的文章后,打开前一天写的文章,用整体到局部的方法,逐一修改:
先看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新媒体文的结构。
再看文章案例和评论是不是围绕主题写的。案例和评论中,有没有关键词。这也是老师重点强调的。
然后,再逐段、逐句检查、修改文字,增加关键词,扩写或缩写句子。替换掉啰嗦、与内容无关的内容。
最后,再整体检查。
当然文章不是一遍就能修改好的,需要多修改几次才行。
所以,不用害怕修改的时间长,只要明确方向,就一定能在不断的分析文章、修改文章中,得到进步。
06
用看的见的成绩,
给自己增添动力,拒绝拖延
这是我最近在《微行动》这本书里学到的一个小方法,虽然简单,但却很有效:
在卧室显眼的位置,贴张一张计划表,写上当天要完成的任务。(任务不宜过多,因为计划表中的任务太多,一看见就累了,根本没办法执行。)
比如:
只写一篇流水账似的文章。(此流水账并非真的流水账,还是要按照新媒体文的结构写)
只分析一篇文章。
一天只做这两件事,做完就完成任务了。
一般情况下,你会很快的行动起来做任务,因为难度降低了。
在这之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再看几页书,收集几个金句或案例素材。
这样你会为完成了额外任务而心情愉悦。
用这个方法,我每天早上写完文章后,都会觉得特别轻松,因为一天中最难的任务完成了。
然后就会觉得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那种感觉就会特别好。
除了在卧室墙上写计划外,我还会在电脑桌面上建立一个“月份文件夹”。
我会把每天写的文章,用“日期+编号”的形式放在当月的文件夹里。比如:7.2 第2篇。
这样做的好处是:每次打开月份文件夹,看着用数字排列的文章篇数,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然后就能坚持写下今天的一篇文章。
但是要警惕:
一般坚持写3天就会有一点想偷懒:都坚持写3篇了,很不错,奖励自己一下,今天休息,不更文了。
这是最要不得的。
一旦这个念头出现在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打开文档。
因为这是要让你退回到之前状态的一种反应,一定不能妥协,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坚持日更文的过程虽然会很辛苦,但是我仍旧相信,努力可以创造奇迹这句话。
即使写作路上,仍旧迷雾重重,但是只要坚定的走下去,不断的反思修正,迷雾也会渐渐散开。
愿我们都可以在写作这条路上,成为自己的英雄,加油,共勉!
—END—
作者简介:昕琪,汤小小写作班学员,一路成长、一路探索、一路遇见。
私聊回复“投稿资源”,会免费送你价值万元的投稿资源以及写作课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