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月第60本书
未知率5%
预计读速6000字/分钟
实际读速6500字/分钟
1、本书主题:民主的家庭教育如何开展?
2、速读建议:长寿的人多半乐观积极,好的家庭父母多半乐观开明。可以对照目录从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阅读。
◆ 第一章 现代父母的两难处境
>> 人生而平等。这种平等,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平等,更是日常生活中看得到摸得着的相互尊重、平等对待。
>> 民主并不只是一个政治理想,它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 不能再强迫孩子绝对顺从,而应该用激发和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主动遵循应有的规则。
◆ 第二章 了解孩子
>> 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就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 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是朝着某个目标前进的。
>> 既然孩子是社会的产物,他最强烈的心理动机就是希望有归属感。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基于他有没有归属感,这是他的基本需求。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获得自己的定位。
>> 孩子们在认知自己的内在环境时,同时也和外部环境有交流。
>> 外部环境中,有以下因素会影响孩子性格特质的发展。第一个是家庭氛围。父母之间的关系决定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
>> 第二个外部环境因素是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 没有所谓的“最理想的子女数量”。
>> 有时候孩子会发现,同一种方法未必处处适用。那么他会有两种选择:要么不再尝试,不再发展这个关系;要么采用新的方式,发展不同的人际关系。
◆ 第三章 鼓励
>> 鼓励孩子,一半指的是避免羞辱或过度保护的行为,从而不令他们气馁。如果我们的行为让孩子感到对自己缺乏信心,就容易造成孩子气馁。另外一半指的是学会鼓励孩子。只要我们表达出对孩子勇气和自我认知信念的支持,就是对孩子的鼓励。
>> 父母的爱最好通过不断鼓励孩子学习独立来表现。
>> 谦虚地承认自己会犯错,这并不影响你的个人价值,这会对你保持勇气非常有帮助。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的是进步,而不是完美。留心那些小小的进步,就能放松下来,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本书提到的理念和实践需要时间,不是一夜之间能做到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在向前迈进。每一次向前迈进,又成为鼓励自己的源头。
◆ 第四章 孩子的错误目标
>> 孩子的不当行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错误的目标。
>> 我们只能努力激励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但有时尽管我们做得很对,也未必会成功。
◆ 第五章 对惩罚与奖赏的误解
>> 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毫无用处的,没有哪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惩罚只能帮孩子发展出更强烈的反抗和挑战。
>> 满足感要通过贡献与合作得到。当我们忙着通过奖赏赢得孩子与我们的合作时,事实上我们剥夺了孩子从生活中得到的基本满足感。
◆ 第八章 对孩子表现出尊重
>> 尊重孩子,就是说我们将孩子看作和我们自己一样,是个享有同等决定权的人。但这样的权利,并不代表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能做的事。每个人在家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
>> 不论因为什么,伤害一个孩子的自尊,都是对他的极度不尊重,而且毫无疑问不是在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 第十五章 避免给予过度关注
>> 当我们不再对孩子要求的过度关注给予回应,我们必须在他们合作及表现好时给予恰当的鼓励,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确立自己的价值。
◆ 第十六章 避免权力之争
>> 最重要的是坚持—— 我们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我们要改变孩子做什么。
◆ 第十九章 不要“赶苍蝇”
>> 语言不是沟通的唯一方式,但经常是最无效的一种。如果我们真的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我们需要先注意自己的行为。我们的行为是真的为达到养育孩子的长期效果,还是只不过不想让“苍蝇”烦扰我们?
◆ 第二十一章 避免冲动:采取孩子预设以外的行动
>> 如果孩子的行为破坏规则、不合作,那么他就是在用错误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大人不假思索的冲动反应,则会强化孩子的这些错误方法和目的。
◆ 第二十三章 激发独立
>> 我们向后退一步,给孩子空间,给孩子鼓励,但不插手。
◆ 第二十四章 不参与战争
>> 不论孩子们发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父母试着帮孩子们扯平或进行决断只会让问题更严重。当父母干预孩子之间的冲突时,其实是在剥夺他们自己学习解决冲突的好机会。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冲突和争执,要想培养出应对冲突的技能,就必须从日常生活中学习。
◆ 第二十七章 不要可怜
>> 当孩子自悲自怜时,他的痛苦会加倍,因为这时他不是去面对他的困境或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而是越来越依赖于他人的怜悯,
>> 同情和怜悯不难区分。同情传递出的信息是:“我理解你的感受,你受了很多伤害,我明白这对你来说是很大的困难。我会帮助你渡过难关。”怜悯传递出的信息则是:“你很可怜,我为你难过。我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你承受的痛苦做出弥补。”同情是就事论事的态度,而怜悯则是无原则地可怜人。当我们认为对方弱小时,我们就会怜悯对方。结果却会削弱对方原有的智慧和能力,导致他们趋向消极、抱怨,陷入悲惨的恶性循环。
◆ 第三十章 一视同仁
>> 总是寻找他人的认可,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目标。
>> 冲突不是一个孩子的问题,所有参与的孩子都有份,是所有人的问题。
◆ 第三十一章 倾听
>> 只要我们倾听,我们就能收获很多很多!
◆ 第三十二章 注意说话的语气
>> 用傻里傻气的“婴儿语言”或者刻意简化的语言,是很多人和孩子们说话的方式,这其实是在显示,他们低我们一等。我们不会用这样的方式和语气跟朋友说话。
◆ 第三十四章 减少“坏”习惯
>> 当孩子出现坏习惯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这个习惯只是一个表象,只解决这个表象,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表象后面的原因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只要和孩子友好、轻松地聊聊,就能帮助我们理解孩子。
>> 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我们自己,所谓的坏习惯,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 第三十五章 一起享受乐趣
>> 共同享受乐趣,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形成团结合作的氛围,这是家庭气氛必需的基础,能够促进全家人的平等、轻松、和谐。
◆ 第三十八章 家庭会议
>> 家庭会议成功的要点,在于每个家庭成员都认为这是个和全家人都有关系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