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下午好。试想一个场景,早上,妈妈大叫:“快起床了。否则又要迟到了!”孩子好不容易穿好了衣服,可惜扣子是扣歪的,领子也没领出来。妈妈又说:“瞧你这幅邋遢样。快来吃饭了。撕开养乐多的时候,不要撒在桌子上。”孩子瞌睡懵懂地撕开养乐多,可惜还是有些饮料漏在桌子上。快到八点了。妈妈大呼:“别吃了别吃了。去上学吧。诶,绿领巾!真是会丢三落四。”孩子到了学校。老师说本周有朗读比赛海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报名参加。你们猜孩子会报名参加吗?
a)外部评价影响自我评价,当发生外部挑战时,有合理心态调整目标管理。——当附加“正向”属性时,最可能发生的情况。
b)自我评价坚定,无视外部评价,当外部挑战出现时,有合理心态调整目标管理。——遇上比较叛逆,自带“强势”主体意识的孩子,也有可能发生,但概率比较小。
c)外部评价、自我评价、外部挑战、目标管理是各自剥离、断裂、无关的。——彼此是有关联的。
d)自我评价影响外部评价;目标管理影响自我评价。——也有可能发生,主体比较成熟的条件下。
一般来说,孩子的心理呈现来自于家庭环境。外部评价影响内部评价,内部评价就是孩子自我心理认知的部分、是孩子的心态。孩子的心态良好,遇到外部挑战时,他更有可能勇于尝试。当尝试后,外部评价又可能发生,比较客观的评价下,孩子会对自己的行为进一步有合理认知。孩子对自己行为经历的认知,决定了他对下一次挑战的应对方式,以及采取的目标策略。当他有把握做得更好时,他会给自己一个高于等于前一次经历的目标;当第二次目标达成时,他的自我认可会加强,主体意识增加,反向影响外部评价。所以原生态的自我评价,最初还是来自外部评价、外部的互动方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答案不言而喻。当然也存在家庭外部环境对孩子很尊重,孩子仍然自我心态偏消极,只是概率比较小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