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读大学就是浪费时间。”
那大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如果有一天,强大的AI让知识的获取无比便利,那么,大学还有必要存在吗?
大学课堂上,一个学生问教授:“AI知道的知识比任何一个老师都多,在校园里,每个学生都在和大师面对面,只要提问,答案就可以自动生成。
如果获取知识,在家里,在公园,甚至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轻松完成,那为什么我们还要辛辛苦苦地来到北大,坐在所谓的教室里,读所谓的大学呢?”
教授说:“确实,历史永远在新旧交替,如果我们能被AI取代,那说明我们还不是真正的老师,大学也不是真正的大学。”
然后他对同学们说,这是我退休前最后一个学期,我教了一辈子书,可能有点太古板了。这位同学提醒我,要与时俱进。
那不如,我们换一个方式来上课,这部珍本《金石录》,本来想作教具用的,现在我想把它交给一个同学,等下次课,让他做一个课堂报告,看看这本书和AI数据库里的书有什么不同,谁愿意挑战一下?”
这个提问的男生接受了挑战。通过AI对比,发现两本书完全相同。
然后把书还给教授,并说自己不小心把咖啡洒在书上了。
教授发现学生读了一部分。于是说:
看过的书,没看过的书……
看过的书,才会留下思想的痕迹。世上的石头千千万,只有投进你心里的,才能荡起涟漪。
这就是你思考的涟漪。
书籍在数据库中存在度100%,笔记批注在数据库中存在度0%。
思想的传承从未停止,因为思想的命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以上是今天看到微博上的一个视频梳理下来的。
愿我们无畏未来,做好自己。读好每一本书,走好每一步路,无悔每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