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赵老师在结营分享会上,说了他对这本书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培养身心完整的人是教育的第一原则。当时就感觉确实是这样。只有身心完整了,学生才有学习的主动性,才有学习的创造性。那怎样才能做到身心完整呢?
又翻了一遍赵老师的书。感觉要成为一个身心完整的人,内心是柔软的。内心柔软的人,更能同理到别人,对万事万物充满悲悯,看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因为内心有爱,对世界多一份深切的关怀。温暖从言谈举止流泻出来。柔软的人,是开放的,悦纳自我,包容别人。一个内心柔软的教师,脸上带着暖意,眼里充满善意。能看到学生没有听懂课的迷茫,也能看到学生犯了错误的恐惧,害怕。更能看到叛逆学生,内心的孤独,和无所适从。也能看到,那些中等学生,哪怕进步了一点点就大肆表扬,让那些孩子自信起来。他以柔软为武器,让那些孩子们感受到温暖,欣赏,鼓励 和爱。这样的教师也会收到柔软而温暖的回应。
身心完整,是允许接纳的。不仅展示自己的高光时刻,讲述自己的鲜花掌声,还敢于展现自己的脆弱,失败,愤怒,悲伤,害怕,无力等不良的情绪,不好的事情。因为只有好和不好合起来才是完整。而敢于展现自己的脆弱负面的东西,是一种有勇气的表现,因为允许这些事情发生,敢于将这些事情讲述出来。内心是强大的。而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是开放的,是接纳的,是敢于让不确定的事情发生的。也有勇气袒露真我。
身心完整,是放松的,有创造性的。人在放松状态下,才能遇到事情安定住自己的内心,才能带着好奇了解事情的真相,才能看到一件糟糕的事情中,有多个角度的解决方案。才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自我认同,带着更多的愉悦,更宽阔的内心,去面对不确定性,让身心进一步走向完整,就像莫比乌斯带,里外合一。
身心完整,还是互相连接的。只有身心完整了,才能整体的看问题,当我们能整体的看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不会今天把马路挖开,埋进去燃气管道,重新铺好。明天又挖开放暖气管道。我们也会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未来他的生存生活需要哪些技能,我们的教育就真的面向未来了。而不只是一叶障目,只见成绩不见人。
每个人都走向了身心完整,教育的大系统也就改变了。就不会因为不堪重负,而走向毁灭,不会因压力太大没有出口,而走向抑郁。
走向身心完整,要有柔软的爱心,有接纳的包容心,有放松的自在心,还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万物相连的整全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