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案例分析CC

案例分析CC

作者: conquer_jhf | 来源:发表于2023-12-14 21:57 被阅读0次

案例

主人公:CC,八年级男生

一、在校表现

1.破坏卫生工具;2.教室、学校吸烟;3.课堂上“闹”,VIP座位(讲桌两旁的座位)上与另外学生隔讲桌打闹;4.打架斗殴,随手一招,就是十几个人;进过公安局,蹲过派出所。

二、家庭状况

父母离异,一岁多妈妈离开。CC由奶奶抚养,没有爷爷。奶奶年纪大,想让CC跟爸爸生活。爸爸再婚以家里没地方住为借口,拒绝孩子回家。

三、班主任解决办法

1.做卫生班长,管不住学生;

2.做专职保洁工作,做不好;

3.专门设班主任秘书,到各科室拿发给班主任的材料,稍微有点转变,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4.收他做干儿子,这个举动让他真正发生改变。临近期末快半个月,连同一个暑假都表现不错,没有出现状况。

5.这学期开学由于红眼病,在家里休息10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两个多月没到校。后来奶奶把他送到学校,开始故技重演,带头十几个人吸烟。班主任再次施加温暖,买奶茶、烤肠,帮他把黄头发染黑(头发曾黄、蓝、白都染过),但依然如故。

问:班主任接下来该如何做,以更好地转化CC?

小吉个人观点如下:

1.放下“转化”念头。

看到这个案例,我想到一句话: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为什么非要去“转化”CC呢?要“转化”成为什么样才算是“转化”成功呢?

从案例介绍来看,我个人认为已经“转化”非常多了,只是还没有达到为人师者想要的一个普通学生的状态。如果做一些善事是有明显目的的,很有可能就达不到效果。

注意:放下“转化”念头不是放弃创创这个学生,放弃这个人,是放弃自己想要改变别人的执念。

2.确立基本的价值观、法律底线

八年级的孩子已经属于半民事行为能力负责人,要分清楚他是不清楚一些事情法律底线,还是知法犯法。

前者进行基础的普法知识教育,只是客观宣传知识,不是说教;后者需要探究知法犯法的底层原因,是不是他真的受到伤害,没有其他更合理的处理办法。让他知道,自己(班主任)永远是他的后盾,他在任何时候可以有依靠,不是一个人孤单奋斗。

3.与CC探讨先前已有的改善行为是出于“感动”还是“自发”

如果先前的改善更多是出于对班主任老师(干妈)关怀温暖行为的感动,这种外在的驱动力很显然是不能持久的。自己心冷他人再多温暖都是没有用的。

如果行为的改善一小部分是出于自发,深挖在什么样的契机下出现自发行为,多创造这样的契机。

4.书写CC目前的成长经历,送给他当礼物。

如果是一直有记录自然更好,汇总整理、打印出来给他就行;如果先前没有记录,现在回忆书写也来得及,越详细越好。这既是他的成长档案,让他看到自己变化的点点滴滴;又是他人生的财富,悲观绝望时的力量源泉。同样这份礼物也是给班主任自己的,是他对一个孩子无限的爱与包容。

5.放弃上学,自选人生路。

让CC思考继续上学还是换条路走。

如果继续上学,明确他需要老师和同学们为他提供什么支持(物质、精神、包容等);

如果在学校真的很痛苦,行不通,那就考虑换条路。上职业技术学校,或者打工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是找到一份谋生的道路,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6.保持定期联络,耐心倾听。

每次在沟通时,避免对CC的说教、安慰、疏导、评判等,全然保持“专注”、“临在”的状态,觉察创创每句言语背后的感受和需要。非常建议大家读《非暴力沟通》修订版一书。不管是同理自己,还是同理他人,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有效。

小吉碎碎念

不记得什么时候关注到“河南省杏坛网研社”这个组织,进微信群挺久了,偶尔看到有案例研讨活动,从来没参加过。活动在QQ群,我始终也没进QQ群。本周发布的案例却深深吸引了我,吸引着我要加入QQ群旁听学习。

本来是要旁听,没想到发言名单里有我。可能是被我进群后的留言误导——将是我第1次参加案例讨论学习。一边看大家分享,一边总结自己想法。刚想差不多,就该我分享了。虽然是文字分享,紧张、激动,还有忐忑,一点都不少。分享完,还是有点紧张。大家每次都给我及时回应,感觉被满满的看见和尊重。

每个老师的分享侧重点都不一样,不过核心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和成长。今日进群,收获颇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案例分析CC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yw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