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红茶美文集过期废柴·美文集读书
《倾城之恋》小说和电影中的白流苏形象

《倾城之恋》小说和电影中的白流苏形象

作者: 若愚谈白 | 来源:发表于2019-10-08 16:58 被阅读0次

    张爱玲,被公认为民国四大才女之首。她的小说,角度独特而精致,文笔绮丽而细腻,风格既贵族又市井。因其独特的文学价值,而深受一代代读者的喜爱。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因自身的成长环境和情感经历,她更善于发掘和描写女性独特的心理,所以其绝大部分作品是以女性生活为题材,她用细腻的笔调描写女性的情感,关注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

    她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是一些悲剧人物,她们在社会中总是处于被压抑、被逼迫或被抛弃的位置,生活在时代的漩涡中无力自拔,既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只能在黯然神伤中徒增感慨,空叹悲凉。

    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她尽管泼辣强势,却也只能走向悲剧的结局——最后用爱情和青春换来的财富和地位,也不过是捆绑自己身心的枷锁,一步步将自己推向扭曲的深渊,继续荼毒着自己的儿女。

    不过也有例外,《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就得到了作者的偏爱。张爱玲在一次访谈中也曾经明确表示,自己最喜爱的小说就是这部《倾城之恋》,因为只有这部小说结局还算完满。

    《倾城之恋》讲述的是出身破落遗老之家的的白流苏和一个风流不羁的南洋才俊范柳原之间的“爱情”。

    白流苏同样是在时代漩涡中挣扎的女性:曾经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寄居在娘家,身无分文,受尽奚落。在当时那个时代,按说她是无力获得美好归宿的。

    她虽然挣扎抗争,但最终不得不向命运低头,而作者却出其不意,用“一座城的沦陷”来成全白流苏的“爱情”,让她如愿地成为潇洒多金的范柳原的合法配偶。

    那为何作者如此偏爱白流苏呢?

    我想,作者应该是欣赏白流苏在男权社会中不认命不服输、凭着机智狡黠与男人周旋较量的精神的。尽管这样的抗争在那样的时代如此渺小,却是难能可贵的,所以作者也不忍心扼杀这样的时代女性,才用香港的沦陷来改变她的命运吧。

    作者笔下的白流苏是矛盾的结合体:她温柔可人,具有东方女性的美丽,那一刹那的低头令范柳原着迷,也让万千读者着迷;她精明算计,用自己的美貌与范柳原展开了一场爱情博弈;她坚强自尊,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与命运进行无力的抗争;她同样也是软弱可悲的,一直孤军奋战,娘家的哥哥嫂嫂欺负她,母亲也抛弃了她,所以在这场爱情博弈中最终不得不低头,甘愿做范柳原的情妇。

    她最后也是幸运的,香港的沦陷再次将命运的罗盘抛到她的手上,她也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如愿地成为了那个有钱体面的男人的合法妻子,成为了势利的家人羡慕又嫉妒的对象。

    而许鞍华导演的香港电影《倾城之恋》,虽被认为极大地还原了小说,但我认为,缪骞人塑造的白流苏形象与小说中还是有一些明显不同。

    原著中男女主角都是情场高手,而白流苏甚至比范柳原还要精明。范柳原在这场爱情博弈中至少还有偶尔的真情流露,但白流苏一直在算计在营谋,她不愿或曰不敢付出真心,她也付不起。当最后她获得婚姻的保障时,感觉那种轻松更像是拿到“长期饭票”后的释然。

    而电影中的白流苏则显得温柔自卑有余,精明风流不足。不过,也许这才是我心中的白流苏。

    很多年前,初看原著时,可能是出于年轻时对爱情的幻想,我一直认为白流苏和范柳原是真心相爱的。所以我希望在这场爱情博弈中,他们能多几分真心,少几分算计。我不愿相信白流苏像原著所说的那样最后是守着婚姻空城过活,“范柳原将俏皮话留给了其他女人”。

    电影《倾城之恋》以范柳原拉着白流苏的手许下婚姻的承诺作结,流苏温柔地挽着范柳原的手,脸上挂着满足的浅笑,微微低头,这场景深深地触动了我,那是沉浸于爱情中的幸福模样。电影版的《倾城之恋》真正地成全了百流苏的爱情,也满足了我心中那点美好的执念。

    电影中的白流苏并不美丽动人,这也是很多人诟病的,但不能不说她仍然温柔可爱。她说话时温婉动人,如夏日的清泉,细微声响下,带来丝丝舒意。她总是容易害羞,喜欢抿嘴低头,正如范柳原说:“流苏,你的专长是低头。”面对范柳原的调情,她不是情场老手能风流应对,却只羞涩俯首。她对范柳原多了几分真情实意,看着范柳原对其他女子示好,她也会吃醋耍小脾气,独自神伤。在得到范柳原的婚姻承诺后,她激动地流泪,紧紧地挽着范柳原,那是得到爱情的幸福模样。

    电影中似乎淡化了二人之间的爱情算计。周润发饰演的范柳原在炮火声中不顾生命危险从公寓中接出白流苏,他们在逃亡途中紧紧相拥,此刻我相信他们是真心相爱的。生死关头,他们仅有彼此,那是寒冷绝境中的一丝温暖,正如范柳原道:“……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那时候我们在这墙根下遇见了,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电影中的白流苏相比原著显得更加软弱被动,面对嫂嫂的讥讽,她向母亲寻求安慰和庇护/,可白老太太却选择视而不见,她在白老太太面前哭泣,那是委屈可悲的泪水,是寡居娘家受尽压迫的无力控诉。她在帮妹妹相亲时抢尽风头,嫂嫂排挤她,妹妹不理她,她少了原著中的那份洋洋得意,多了一份惆怅孤独。电影中的白流苏,面对范柳原也显得有些自卑木讷,少了那份风流多情、精明算计。两人劫后余生,她为范柳原洗手做羹汤,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也许是这份平淡温柔慰藉了范柳原漂泊的心,才对白流苏许下了天长地久的婚姻承诺。

    尽管电影中白流苏是软弱被动的,但她仍然保持了原著中的那份坚强和坚守。她赌下自己的声誉,随徐太太来香港与范柳原展开这场爱情博弈,那是她不屈服命运的倔强。她爱范柳原,却没有迷失在范柳原的温柔陷阱中,当知道范柳原不会娶她时,她黯然神伤,却依然坚持回到上海,这是她最后的坚守。回到上海,面对着娘家人的冷嘲热讽和流言蜚语,她的日子越发难熬,在接到范柳原的信时,也没动过回香港的念头,那是她不愿屈服的最后一次坚强。最后白老太太也抛弃了她,让她去香港,她再次在白老太太床前哭泣,那是无助可悲的泪水,是被家人抛弃后的无力控诉。为了自己的生存她不得不向范柳原低头,向命运屈服,丢掉自己最后的那份自尊。

    好在最后命运对她不薄,在她自己都以为赌输了时,一座城的陷落却成全了她的爱情。

    小说中的白流苏似乎是一只小猫,看似柔弱却也精明;电影中的白流苏更像是漂泊乱世中的一枝小花,温柔中带着一丝坚强,她的柔弱令范柳原怜惜,她的坚强是那个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只是,不论电影还是小说,不论真爱还是算计,经历了战争苦难后赢得的幸福却让人感到格外悲凉和感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倾城之恋》小说和电影中的白流苏形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zs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