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块,学习新知的利器

作者: 郭洋昆 | 来源:发表于2016-11-08 17:07 被阅读883次

    字数:1907字 预计阅读时间:10min

    大师比新手强在哪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赫伯特·西蒙与比尔·蔡斯合作开始研究,以理解国际象棋大师怎么做到如此准确地记住棋子位置。我们已经知道,对国际象棋大师来说,在对手每下完一步棋的短短几秒内,他们能准确地记住大多数棋子在棋盘上的位置,而且近乎完美地重新确定棋盘上最重要的区域。而刚刚开始下国际象棋的人,只能记住几个棋子的位置,没有能力去重新配置棋盘上的棋子。赫伯特和比尔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国际象棋大师究竟是能够回忆每个棋子的位置,还是实际上只能记住当时的整个棋局,而把单个棋子的位置作为更大整体中的一部分而记住的呢


    他们做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实验。他们摆好两个棋盘,对国家级的国际象棋起手、水平中等的棋手以及新手进行了测试。在其中的一个棋盘上,摆出一盘别人真正下出来的棋局,在另一个棋盘上,只是较为混乱地摆放了一些棋子,根本谈不上是一盘棋

    当国际象棋大师看到别人真正下出来的棋局中10到20个棋子时,经过5分钟的研究能够记住大约2/3棋子的位置,但新手却只能记住大约4个棋子,水平中等的棋手,介于两者之间。而当他们全都看随意摆放棋子的棋盘时,新手的表现还是差一些,只能准确说出2个棋子的位置,但是令人惊讶的是,无论是水平中等的棋手还是优秀的大师,在记随意摆放的棋子位置方面,并不比新手更优秀,他们也只能记住两三个棋子的位置。

    实验表明,国际象棋大师并没有培养令人不可思议的记忆力,来记住棋盘上单个的棋子;相反,他们的记忆是取决于背景的,也就是说,只针对那些在正常棋局中出现的棋子位置进行记忆。这么多年的训练,使得国际象棋棋手只需看一眼,就能辨别出棋子的规律,不仅是它们的位置,而且包括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尔和赫伯特称这些规律为“数据块”,棋手已经把这些数据块保存到他们的长时记忆之中了。而大师和新手的差别,就在于这些“数据块”数量的多少。

    组块


    上面提到的“数据块”,在认知科学中被称为“组块”(chunk),即根据意义将信息碎片组成的集合。而封装的过程叫做“组块化”(chunking),即把不相关、无意义的事情看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记住的过程。就像是将一些拼图碎片,拼装成一幅图的过程。

    组块特性

    意义性

    比如要记忆下面一组字母:



    这些字母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记忆起来会很困难。但是如果换一下组合方式呢?



    可以看到,字母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仅仅是改变了组合的方式,出现了诸如CNN,PHD,FBI等对我们来说带有特殊含义的缩写,这样记忆起来会容易很多。

    循序渐进

    用拼图类比组块,强调了组块的意义性,但这并不完全。组块的另一特性可以通过积木来类比。



    小组块和小组块之间是可以合并的,合并过后,形成较大的组块,又可以和量级相同的组块合并,所以就会有合并,叠加,不断循序渐进变大的过程。这个类比强调了学习者需要形成最基本的小组块,才能往上去积累更大的组块。

    形成组块的基本步骤

    1. 进行组块的第一步,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着手开始学习新东西,既要创造新的神经模型,也要把新模型和遍布大脑各处的既有模型联结在一起。
    2. 组块活动的第二步是理解,要把基本概念打包成组块,首先要理解这个基本概念。
    3. 组块的第三步,是获取背景信息。你所看到的将不仅是如何进行组块,还有何时何地使用它们。

    当我们进入新领域学习,我们在学什么?

    概念

    借用李笑来老师在知乎live中的一幅图,这是他当初在学习比特币时遇到的概念: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幅图中,所有的字你都认识,但是他们对于你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而我们初入一个领域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感觉:满眼都是看得懂字却不知含义的东西。这就是所说的术语,是每个领域内形成的特定的组块。

    背景信息

    光了解概念还不行,你需要了解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这些概念。背景信息意味着跳出初始问题,用更宽广的视角看问题。在相关或不相关的问题上反复推敲、练习,使你不仅能了解组块的用武之地,也能清楚它何时派不上用场。这将有助于你在更大的宏观图景中定位新组块。

    运用组块学习新领域的知识技能

    认知科学已经证实,人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都是用旧的内容去理解新的内容,这就给自我学习者提供了方向。

    千古刘传在《认知学习法》中举了他教小朋友学跆拳道的例子:他当时教小朋友学横踢。但是小朋友对横踢根本没有概念,他是怎么教的呢?把横踢拆分成了五个步骤:身体转正;提膝;翻小腿;谭腿;落地。这五个步骤都是很基本很容易的动作,然后针对每个动作单独训练,再合并,比如转正和提膝合并,翻小腿和谭腿合并,五个步骤合并成三个,两个,最后变成一个完整的横踢动作。

    可以看到,横踢这个技能是一个大的组块,新手并不知道该如何做到。但是它能够进行分解,分解成身体转正、提膝、翻小腿、谭腿、落地,这五个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做的基础动作。其实这个套路在我们过去学习广播体操、舞蹈的时候也会用到,将一个连贯的动作分解成简单的动作,将这些动作做好后,合并,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动作。

    学习就像拼图

    所以,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其实都是一些较大的组块,开始的时候,新手是没有办法将这些大组块一下子学会的,所以需要将其分解成更小的组块,这些小组块是你现有的知识基础,你是可以练习的。如何分解?Xdite在《元学习课》上教给了我们一个方法:去找该领域中比你厉害十倍的高手,让他们帮你开一个学习这项技能的高频小套路菜单,反复练习这些小套路,熟练之后,将其组合,形成更大的组块,也就是你要学习的技能知识。

    总结

    《元学习课》第一次课上,Xdite就指出为什么许多新手入门编程时,买了一大堆编程领域的经典书籍,热血沸腾地要学好编程,却往往是“从入门到放弃”。因为编程这个技能,小白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太多已知的内容,能够协助其理解那些未知的概念,如果一上来就硬啃那些计算机术语,往往是事倍功半。她说,不妨换个角度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不是登山,而是拼图。并不是说你要学习编程,一定要从底层的计算机原理开始学起,其实完全可以去请教高手,去直接实践那些高频小套路,通过小项目,建立起正向的反馈机制。一开始不求甚解也没有关系,就是依靠肌肉记忆,去反复练习那些小套路,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成就感。当建立起正循环之后,再去学习原理也不迟,而且这时,有了那些经验,你可以更容易理解原理。她的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迁移到许多新技能的学习中。

    参考资料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美】安德斯·埃里克森

    第3章 心理表征

    《学习之道》【美】芭芭拉·奥克利

    第4章组块构建与避免能力错觉;第7章 搭建组块对抗发懵

    《认知学习法》千古刘传

    模块二:学习相关的认知原理-组块;模块五:经实证检验的科学学习法-读取

    新生大学《元学习课》 Xdite

    知乎live:一小时建立终生受用的阅读操作系统 李笑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组块,学习新知的利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aa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