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种叫做“努力错觉”的现象,比如像正常下班是五点,我加班到七点;闲暇时让自己翻了几页书;和朋友说一下自己的规划目标和愿景.....
这些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很容易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我已经努力过了,所以结果无论怎么样都可以接受了。”的心理暗示。
不过呢,现实往往反手给我们一嘴巴子,明明我们加班时间更长但被批评的还是我们自己;明明自己看书了,可是别人一问好像除了书名有点印象别的都没记住;明明我有着规划和目标但是几个月之后还是原地踏步。
这是为什么呢?
通俗点的就是我们成功了骗过了我们的大脑,但是被现实打脸了。就像家住十楼我想要上下楼梯去减肥,可是一直步行上下又太累,我就选择一楼爬上二楼,从二楼坐电梯到九楼再爬到十楼。“你看,我从一楼爬到十楼,只是中间休息一下。”“嗯嗯,确实太累了,得吃点好吃的再补补...”如此这般,我成功的让自己“达成”爬楼梯的运动,然后再奖励一下自己。
之后,成功的又胖了五斤!
“既然运动没效果,那么我就不运动了。越减越肥,何必运动呢。”
上述的场景大家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我们又该如何破解自己的“努力错觉”呢?
简单说就是不用主观去评判。不要让自己的感觉有参与决策的机会。
这里我推荐的一个简单的目标管理原则-SMART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ased)
连起来就是:利用具体到可衡量的且相关的的指标,建立在最后的截止日期之前需要尽力完成的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