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唐朝初年的大臣里哪一个人能让唐太宗头疼,那非魏征莫属。
在唐太宗的眼里魏征就是一块滚刀肉。这小子油盐不进。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一点也不顾及皇帝的面子。
但人家说得有理有据,不由得你不听。这当皇帝的心里得有多憋屈!
其实,魏征原来并不是李世民的人,而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他曾经多次提醒李建成杀了李世民,但李建成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宣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得政权,搜捕李建成余党,魏征被抓。但李世民大人不记小人过,不仅没有杀了魏征,还封他为光禄大夫。
魏征对唐太宗感恩戴德,从此开始尽心竭力辅佐。
魏征是个刺头,眼里容不得沙子,唐太宗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他一定会直言上谏。一点情面都不留,以至于唐太宗做事之前,一想到魏征,都会打一激灵。
唐太宗自从当上皇帝以后,每天勤于政事,很少有休闲的时候,一天,工作闲暇之余,突然来了兴致,要去钟南山游玩。当时魏征请假回家上坟去了,并没有在身边。
唐太宗也没多想,命令左右打点行囊,备好銮驾,准备出发,而就在这时,唐太宗脑海里突然闪出魏征的那张黑脸。
唐太宗打了个哆嗦。心想,还是别去了,这个乡巴佬回来又得说三道四,烦死个人。
宰相房玄龄向下级官员询问情况,唐太宗嫌房玄龄多管闲事,吓得房玄龄叩头认错。
这时候魏征走了出来,对唐太宗说:“宰相是我们这伙打工的头头,他了解情况以便于掌控全局,这有什么错呢?”怼得唐太宗哑口无言。
还有一次,少数民族给唐太宗进献了一只非常珍贵的鹰。唐太宗爱不释手,每天下了班,第一件就是逗鹰玩。
一天他正在玩鹰,看到魏征向他走来,赶忙把鹰藏到了黄袍里。
魏征早就看到唐太宗把鹰藏起来了,他故意和唐太宗东拉西扯。
唐太宗急得一头汗,魏征却没有要走的意思。
大约一个时辰以后,魏征判断那鹰大概其“艮屁”了。这才告辞回家。
魏征一走,唐太宗马上把鹰从怀里拿出来,但为时已晚,那鹰早就被闷死了。
气得唐太宗怒声道:“我早晚杀了这个乡巴佬!”
他的话被长孙皇后正好听到,长孙皇后转身走入内室,换上朝服,走到唐太宗面前,跪下祝贺。
唐太宗一头雾水,死了一只鹰,有什么好祝贺的。
只听长孙皇后说:“我听说,明君手下出贤臣,陛下有魏征这样的大臣,正是因为陛下英明啊。我当然要恭贺陛下。”
唐太宗听长孙皇后这么说,喜上眉梢。也不再怪罪魏征了。
魏征生前对唐太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的直言上谏确实让唐太宗避免了很多错误。
魏征死后唐太宗非常悲伤,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已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水如天说:古往今来,能像魏征一样,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得罪皇帝,敢于直言上谏的又有几人?但反过来想想,如果不是唐太宗开明,魏征恐怕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魏征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深知唐太宗是个贤明之君,所以才敢知无不言,如果换成隋炀帝,恐怕魏征也会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