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处世的智慧,一生受用!
读《中庸》有点费劲,朱熹也认为在四书里,应该最后读《中庸》,即便是大人,想把《中庸》读通、读懂也是很不容易的。
《中庸》中有一句经典的话:“中庸之道,无偏无倚,无过无不及。”
这句话表达了中庸的核心思想:不偏不倚,不偏向极端,也不过度反应。
中庸经典原文及译文摘要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
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心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原文: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
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