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起源
古代的东方先哲孔子与比毕达哥拉斯,光照门徒,不仅传授学问,而且是他们的人生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亦师亦友。而且他么认为传道授业解惑,传道要重于后面两者。
今天整个亚洲的教育导向,就是将考试,升学,获得好的社会地位相联系,教育越来越倾向术求,而不是求道。
今天university起源于拉丁语universities,意思是有一种包括老师和学生在内的团体,它受到由领地认可的契约的保护,这个团队管理,是独立于所在地的管辖权的。我们今天说的学术自由,即来源于此。
在1158年,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腓特烈一世签署了学术特权的法律文件,最重要的有以下四项内容:
1)大学人员有类似于神职人员的自由和豁免权。(社会地位高)
2)大学人员有为了学习的目的和自由旅行而迁徙的权利(今天的留学来源于此)
3)大学人员有免于因学术观点和政见不同而受报复的权利(言者无罪,学术自由)
4)大学人员有权要求由学校和教会而不是地方法庭进行裁决的权利。(燕京大学的司徒雷登利用这一条保护了很多教授和学生)
为什么上大学?
早起高等教育主要有两个目的:服务于社会和良知。现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都会念几句拉丁文的圣经,因为哈佛大学的学生,在建校之初,有一半左右的人要做律师,回馈服务社会。良知,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会凭着自己的良知与知识,起着社会中坚力量的作用,而不是仅仅服务于领导阶层。
欧美大学虽然多,但是入读4年制的大学比例人数并不高,2012年,入读四年制的大学的人数大概在38%左右,而且毕业率也不高,其中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毕不了业,而是学生在入读过程中,发觉课程难度大,自己不感兴趣,或者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等原因,有些人边读书边工作,后来发觉挣钱更实在而退学的。
而亚洲人,只要财力尚可,孩子成绩允许读大学的情况下,一般都会去读个大学?为什么读大学?觉得读了大学后,拿了一个学位,可以拥有较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两个点,他服务于社会的意愿以及对所从事的事业的喜爱的程度。服务于社会是美国精英教育的精髓。无论在美国见过初期办学的国服富兰克林和杰斐逊,还是教育吉尔曼和艾略特,豆强调教育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在耶律大学,学生一半的时间都花在了课外活动上,这些课外活动,看起来与考试无关,但是培养了学生的各项品质,比如拼搏精神,团队精神,领导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实际上,如果在哈佛大学没有学到这些内容就失去了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意义。
对我们兄弟这样没有家庭背景,又缺乏冒险精神的人来说,大学教育使我们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但是最终的成功更多的收益于不断的学习。
我们能够跑得更远,仅仅是因为我们还在跑,如此而已。
怎么能成为一所好大学?
吴军认为一所好大学应该扮演四个角色:1)它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将那些有潜力有志向的年轻人培养成对未来社会有所贡献的人2)它是一个研究中心,引领世界科技的发展,并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3)它是一个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能推动社会的进步,4)它是年轻人的家,是他们度过人生最好时光的地方
培养一个人具有现代知识,且会独立思考的人。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一直以本科教学见长。教学设施和教师水平都不错,而且老师在教学上也尽心尽力。开设的课程也很全面,对本科生足够了。麻省比普林斯顿条件更好,但是麻省在人文课程的设计上不如普林斯顿全面,没有法学院,商学院和医学院。
斯坦福大学教授需要花功夫找经费,甚至开公司,所以存在教学得过且过的状况。
一些小而精的大学,比如威廉学院,卫斯理学院等在教学上,可以媲美顶级的私立大学,但是这些教授不做科研,很难将课程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一所大学,能否让学生生活的开心,并且因此激发学生的一辈子的学习的热情,这事衡量一所大学好坏的重要标准。对一个学生个体而言,这个学校好坏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学校是否适合他。
哈佛,普林斯顿都是以通才教育见长的大学,工科较强等斯坦福大学和商科见长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这两所也是综合性大学
理工科大学,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卡内基.梅隆,佐治亚理工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