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买衣服,买化妆品方面我会毫不犹豫,但在买书、买付费课程这方面就有些犹豫,想必有人和我一样有这样的感觉吧。
其实书、网课这些我是需要的,只是它们的意义和价值不是立即就能反馈出来的,所以很容易被自己忽略。
我常觉得自己是一个爱看书的人,小时候书籍匮乏,墙上糊的报纸我都会认真的读。每到新学期发新书后,我会把自己的书通看一遍,还会和其它年级的小伙伴换着书看,只为见一眼书中未曾见过的世界。
初中、高中时,也会尽可能的去阅读文章,买了很多《读者》、《意林》、《青年文摘》,一看到同学手中有一本我没看过的读物,就会想办法借来看看。
上大学后,条件更好了,更自由了,反倒是不怎么看书了,天天只想着看电视剧。说来惭愧,偌大的图书馆,我和室友只进去过几次,其中还包括进去是为了上厕所。
身边免费资源却荒废了,算是我的损失。如果那时我多阅读,多写文,或许文章水平比现在要好很多。
我在内心依旧认为自己是个爱看书的人,直到看到同事把她身上仅剩的钱都用来买书后,我感到有些惭愧,我这算那门子的爱看书,我为读书这件事情付出太少了。
从此,我遇到喜欢的书,都会尽可能的买回来,我告诉自己不要吝啬买书的钱,拿几十块钱买作者呕心沥血写出的作品是值得的。
渐渐的,屋里的书也多了许多。一本一本的带回家倒是容易,若是涉及搬家就有些麻烦了。
重,不方便携带、占空间、不便于检索这是纸质书的缺点,但纸质书有着电子书不可取代的阅读体验。
买书也需慎重,并不是随便一本书都适合我,因挑选过于随意,好些书拆开看两页后就看不下去了,扔在了一旁。
记得三年前买的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青铜时代》、《白银时代》,迄今有两本还没拆开。不适合自己口味的书,读起来如同嚼蜡,集中不了注意力。
所以在选书上要慎重,可参考豆瓣评分,试读几页,确定文风比较适合自己,再进行购买,否则很容易浪费钱。
在买书方面我基本上跨越了舍不得花钱的障碍,但在付费节目、音频方面还是有些舍不得花钱。
比如说:
听周杰伦的歌要开会员,我想听时就直接听MV,可能是对Jay的喜欢还不够炽热吧。
看电视剧我就去网上找资源,就是不想买会员。
今年我有了些变化,我渴望学习和改变,先是在吴晓波频道的推荐下买了一门职业发展规划课。
这门课程虽然没有解决我现有的问题,但会引导我去思考一些问题,在职场中应该要关注、衡量的点,理论性的指导还是不错,算是长了一点见识。
接着朋友分享了体验版“樊登读书”给我,共9天的免费体验,我每天都体验一下了,觉得听了既增长见识,又很放松自己。
在会员体验结束的那天,我购买了这门付费节目,支付的那一秒我有些迟疑,但我知道购买是正确的选择。
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好像能通过手机就能了解世界,可我们又越发的容易画地为牢了。实质上好些人都不了解行业情况,不了解事项变动,不了解身边的人,甚至不了解自己。
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我们每天耗费大量时间看到的免费碎片化信息,很难构建我们的知识网络。因此,根据自己的需求,适当购买相关付费产品是值得的,付费产品提供的内容会更精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