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活着》

读《活着》

作者: 喜马拉雅兔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19:47 被阅读0次

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里的一句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人类对待生活和苦难的方式一直以来都是作家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带着对生活意义的思考,我读完了余华的《活着》。

书中通过主人公徐福贵的讲述描述出了福贵经历输光家产,父亲体弱摔死,母亲重病不治,女儿发烧导致聋哑,儿子因献血而抽血过多而死,聋哑女儿产后大出血而亡,妻子久病而死,女婿事故致死,最后仅存的一个亲人外孙因疏于照看吃豆子撑死,最后,福贵用仅有的积蓄买了一头老牛相依为命而依然乐观顽强的活着的故事。

读到后面,当他最后一个亲人离去的时候,无常命运对生命的压抑达到了极致。当时我在心里说,作者你就不能行行好吗?画家作画都还需要留白,所有的苦难加诸于一身,留一些生的希望留下来不好吗?但最终所有的亲人都一一离去之后,主人公福贵依旧坚韧顽强的生活着,带着对过去所有美好的回忆和所有亲人的追忆。他也许一遍遍平静的讲述自己的故事,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好像再讲一次,福贵就又再活了一次。

作者余华曾在韩文版的自序中解释:“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者也曾说过“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 活着。”

其实越深刻的文艺作品往往悲剧的成分越多,因为悲剧在感染力上有着天生的优势,苦难更容易让人感同身受。读完这本书,感触颇多。在生活和死亡之间,死亡总是比活着更容易的事,但人类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可以无穷大。阿Q一点的讲,不管你经受着怎样的磨难,这个世界总有比你磨难更多的人还艰难而乐观的活着,所以你也乐观的活着吧。

在当初的社会背景下,《活着》很好的诠释了忍受在生命中的力量,但在现在这么美好的社会里,朝着美好生活奋发向上才是生活的真谛,仅仅是生着那也是白瞎了现在的美好社会。永远要记得:不求死,但生活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和厚度,激扬的去生活吧。

活着,给生活以时间,不若给时间以生活。

相关文章

  • 活着?活着!     读《活着》有感

    两千多年前,汉朝的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一百多年前,英国的奥斯卡·王尔德说:“我不想...

  • 活着?活着!     读《活着》有感

    两千多年前,汉朝的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一百多年前,英国的奥斯卡·王尔德说:“我不想...

  • 活着只为活着——读《活着》

    "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有很多热衷于思考人生和命运的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 读《活着》话活着

    今天一口气把《活着》读完了,作者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

  • 读《活着》,活着真好

    这部余华的中篇写了主角“徐福贵”的悲喜交加的大半个人生。虽然名字叫福贵,但大部分经历都是悲剧。他身上集合了几个代表...

  • 读《活着》,好好活着

    没有哪本书这样刺痛过人心,让人疼一次,温暖一下;再看到点转机,又疼一下;又看到希望,再疼一下,疼的失去了知觉,痛的...

  • 读《活着》,说说活着

    生命何其短暂,我们还能见面,还都在,我们还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余华用冷静的笔触,给我们讲了富贵的“活着”...

  • 读《活着》,感活着

    看完了《活着》由衷的觉得作者的心思之细腻,如果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又如何能写的这么动人。 刚开始看的时候心中在想,为...

  • 读《活着》|活着真好

    今天又一次读完了余华的《活着》,一个大男人哭得稀里哗啦的,特别是看到后半部的时候,眼睛已经红肿了。 记得第一次读《...

  • 读《活着》,感悟活着

    下午读了余华的《活着》。最大的感受是,相比当下诸多心灵鸡汤,成功励志学,小说其实根本不在于告诉你如何精彩的活着,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oy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