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在咖啡店里,隔壁的座位上,一位保险推销员和她的客户:一个小姑娘,在洽谈保险事宜。
这个小姑娘和我的年纪差不多,94年,已经在考虑老了之后的保障和重大疾病的保障。她打算购买高配版,投保50万,25年还清。大概是护士的职业缘故,对于生老病死思考的更多。
不知为何,体内燃烧起想要了解更多社会保障的欲望。从今天职业测试测出来的“小我”看,更多的是凭直觉和感情行事,对于知觉利用的很少。留神就会发现,生活其实给了我很多监视自己的机遇,只是以前一直关闭了自己的大脑,充耳不闻罢了。
《还我本来面目》这本书,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觉察。就像头顶的盖头被打开了,世界的信息开始源源不断的涌进来。而且细心就会发现,生活很多时候给予你的或许就是你正缺少的。为什么能发现缺少的是什么呢?第一,从基础层次上,看到了自己的富足和不足,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第二,从意识上,志在成为更好的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第三,怀着空杯心态,全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只有这样,才会向着正确的方向,到达幸福的彼岸。
走出舒适圈,绝对是痛苦的一件事。打破原有的思维和认知习惯,重新接受以前排斥的内容,和小我相抗衡。但又是特别兴奋的一件事,因为你知道这个痛苦的小我并不是真正的我。真正的我被小我束缚住了,它等着我去解救出来。一旦它重见天日,世界的大门就会向我打开,我也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说回自己,正是由于对于细节把握和理性思考的缺失,造成了我的世界悬于地面上空,也就是过于理想化。在地球上生存,光有灵气是不够的。在思想上自由,在行为上却各种束缚,这样的自由也只不过是理想的乌托邦。付诸实践,将内化的内容输出来,转化成能改善生活的实在物质。我想我看到了一个方向。踏上追寻更佳物质的生活,固然是痛苦的,但我想,这样的痛苦又是快乐的。因为与纯粹的被生活束缚住而无可奈何却又心有不甘的痛苦,往前走哪怕满身伤痕也值得。
我看到了自己最理想的模样。我想,理想我应该重新编写。即又感性思考,又理智做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