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大学》求义:第六章 知与知止

《大学》求义:第六章 知与知止

作者: 王韶斌 | 来源:发表于2018-04-23 09:21 被阅读0次

第六章知与知止

“知”,由矢(打猎、作战)+口(谈论、指挥)组成。由“谈论打猎、行军的经验”(见《象形字典》)而引申出名词“经验”、“常识”、“真理”和动词“懂得”、“通晓”;由“指挥打猎、行军”引申出动词“管理”、“主持”(如“知府”等)。

“止”,在前文中讲过,是“选择”、“致力于”、“保持停留”的意思。

“知止”,在《大学》含义远不限于知道、明白应该“止”于什么,怎样去 “止”。《大学》中讲“知止而后有定”,“止”是“选择”、“致力于”、“保持停留”的意思, “止”本身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为,仅仅是知道、明白 “止”,就能够实现 “定”,是荒谬的。正如“一个人想从上海去到北京,自己也知道坐火车就能抵达目的地,然后就只是这样想明白了,而不用付出任何行动,人就到了北京”一样,是荒谬的。

“知止”在《大学》中的意思是:知道应该“止”于什么,怎样去 “止”,并在“止”的过程中,进行有力的管理、控制,保证“止”的方向及目标的达成。

*�����,Z�

相关文章

  • 《大学》求义:第六章 知与知止

    第六章知与知止 “知”,由矢(打猎、作战)+口(谈论、指挥)组成。由“谈论打猎、行军的经验”(见《象形字典》)而引...

  • 王阳明传习录(二):到底什么是知止而后有定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

  • 《传习录》二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

  • 读‘传习录’ 03 至善是心之本体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外义...

  • 大学:知其所止

    《诗》云:“邦畿ji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min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知,可以人...

  • 《阳明心学》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

    1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

  • 61/《家庭教育管理师》‖知止

    知止是什么意思呢? 解析 1.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

  • 《大学》求义:第十四章 致知与知至

    第十四章 致知与知至 “致”,本字“致”,造字本义:动词,走到。引申义:动词:达到目标,造成,实现、送到,送达等。...

  • 知止「读《大学》有感」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

  • 大学 知止和得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译文: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求义:第六章 知与知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rk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