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藏的,咳嗽,穷困和爱,你越想隐藏却越欲盖弥彰。”
这是《洛丽塔》中的一句话,书的作者是一个辗转流落异乡多年的“俄国人”纳博科夫。
1940年,他选择“定居”被描绘成“自由国度”的美国后,历经五年才拿到“公民身份”。
在环境、氛围、文化等各方面,纳博科夫似乎总有一种格格不入的膈应感,使他不得不面对从头开始自我成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0797/0dc2efbfce2a4571.jpg)
《洛丽塔》在20世纪流传甚广,在当时极具争议,简单而言;这本书讲的是37岁男人“爱上”12岁小女孩的不伦之恋。
就情节来看,无论是对当时的社会各界人士,还是对今时今日的大多数人而言,这本书都离不开“禁忌”二字。
然而,作者在1956年撰写的“解读”说;我既不是说教小说的读者,也不是说教小说的作者,《洛丽塔》毫无道德寓意。在我看来,一部虚构的作品得以存在仅仅在于它向我们提供了我直接了当称之为审美快感的东西!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0797/1bb130814aeae560.jpg)
如今在看这本文学家名著,已不再简单地看一个故事,小说中的真理是隐藏,说不出来的。而是透过想象力,把一个个陌生的制片人想象为与自己处境类似、休戚与共的人物看到作者的逻辑、他的情境、他的挣扎,然后达成理解,走向宽容。
所以纳博科夫是值得被拯救,而男主角“亨伯特·亨伯特必须死。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0797/6d72bae00091785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