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降临》讲了一个沟通的故事,两种不同的文明,如何明白对方的意思。原著的作者姜峯楠(Ted Chiang)是纯粹的大神。若有兴趣可以百度,对于这样的大神,除了叹服没有其他。
《降临》基于大神的手笔,自然不同凡响,虽然场面不大,没有什么外太空,也没有连续爆炸,飞船追击之类的酷炫镜头。但更重要的是内涵,它要讲清楚的东西表达出来就是一个好片子。这个电影要讲得是,沟通是如何困难。
沟通真的那么困难吗?
真的很难,只是我们没有深入去想。也正因为没有深入地想过,沟通不畅这个问题就有了两种结果,一个是觉得没有那么难,另外一个就是根本没有发觉有那么难。两种结果只有一个结论,都没想到沟通不畅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沟通取得结果,结果导致行动。一环套一环,第一个环没有想明白,就谈不上接下来的环了。
但不去想,它们就不存在了吗?绝对不是,这种影响仍然存在,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也只有许多的变化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我们才会觉得:咋会如此?
一切都是有缘由的。
佛家就是研究这个的,佛家说,人的想法是“法”。《金刚经》最后讲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在我们行动之前有“法”,如晨露如闪电,瞬间即逝,而在此之前又是什么?对于这个拿捏不定的模糊存在,即是“空”吧,是一种真理的本能驱动。对此“应作如是观”。
“应作如是观”,如哪个“是”呢?各人有各人的揣测,各人有各人的缘法。
从一点上来看,《降临》也是讲得一个修行的故事,一不小心还弄错了,造成的结果不为人所能控制。
沟通若是修行,如此说来,修行远处不在。佛家修行,不伤性命,是想到了生命之后的三生三世,所以才能如此重视今世的命。
沟通影响我们的“今世”,造成的影响也会存在于“来世”。而“前世”是影响到沟通的基础,如此,三世纠缠,循环往复。多少痴恨恩怨,皆有前因,皆报现世,皆是因果轮回。
孩子有一次问我,有没有用钻石打造的工具或者武器。
“这怎么可能?!”然后,我讲了材质的可加工性,说到人类工具的发展史,再说到价值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讲得我都觉得有点得意了。可能是因为内容太多,他可能是似懂非懂。
过了两天,他又问了一回,我自己所说的内容也不愿意重复,就讲了一个“精华版”。最后学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要记住老爸的话呀。
最后一次,他再问的时候,我就郁闷了,接着恼火了,事不过三么,总是问这样的问题,我总是一样的答案,烦不烦么?然后就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回答了,以后不会再回答这样的问题了。
真的就是最后一次了。他再也没有问过。
我总是有点疑问,时不时找点线索。线索就是《我的世界》,这是一个游戏,儿子一直很推崇。我从他的话里时不时知道些内容,有点像野外生存之类的。
我也试图去了解,但是一看到游戏里由方块构成的物件就很抗拒,这都什么年代了,连个精致外形都不讲究的游戏,纯粹是骗小孩子的把戏。
转变在不经意之间发生。看一下AppStore,发现这个游戏一直高居付费榜首,难道是有什么偏见。前几天没事儿,耐着性子试玩了一下。熬过了开始的不适应,后面渐渐找到点感觉。
这还真是的一考验生存的游戏。开始一无所知,掉到水里淹死、被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怪物杀死、被岩浆烫死、从山上坠落摔死等等一系列被虐之后,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小木块、小木棍、工具箱、小火炉,开始打制石器做出石制的工具:镐、锨、锄、剑什么的,开始过起了打猎、穴居的生活。
这些,颇有些《人类简史》的意味。但这些都不重要,而是我知道了钻石工具的来源。
到这里,我才知道,这里的工具合成是分层次的,木质的、石质的、铁质的、金质的和“钻石”的。再看看其他的工具或者武器,都是这个分层。
原来,原来钻石的工具或者武器,源于此处!
想从钻石工具讲明白人类发展史?游戏里已经大致分出来了时代,我再讲这些,儿子能听得进去吗?
想从钻石工具讲明白成本与价值?讲一整套的市场运行基本规律,有用吗?而且这些所谓有规律,大多是人想像出来的,基于所谓“理性人”的基础上的结果,又有多少可信性呢?因为没有了解前因,我的一切讲解都是拿着冰凉的理论,去回应儿子提出的问题。
我如果早知道游戏是这样玩的,我应该直接回答:如果你挖到的钻石足够多,你想做什么都行,造房子,造盔甲、造匕首随意。不过那是在游戏里。
你从你的世界发出一个问题,我在我的世界里寻找答案。可惜的是,我的世界并不是你的世界。然后,我们要么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一拍两散;要么就是硬着头皮,生生装出一副了解的样子,表面一团和气,心里却腹诽不断……
继续吗?再继续下去,不是你的世界的棱角磨穿了我的世界的边界,就是我的世界的边缘把你的世界压迫得变形破裂。
兜兜转转,最终走到了原始愿望的反面。就如同《红楼梦》的那曲《飞鸟各投林》所讲的那为官的、富贵的、无情的、有恩的、欠泪的、欠命的、看破的、痴迷的……
除非,一个世界是另一个世界的子集,永远在里面游荡。这样限制了成长、没有突破的世界,要来又有何用?即使如此,也总有一些”世界“是我们能力无法触及的,在那个“世界”里,我们就是一个雏儿!
现在在《我的世界》的范围里,儿子是我的老师。在我的穴居生活里,他替我训养了一只狗,又圈养了几只鸡,还指点说这个是小白,那个是僵尸。好吧好吧,我才发现位置互换之后,他还有另一面的可爱。
以后,我给他讲题的时候,也应该如此耐心,按这样的说话方式。要他探索如何应对考试的那个游戏里,也替他养几只猪、放两只羊,躲避开一些陷阱,少走一些弯路……如此,整个世界就平衡了。
问题的来了,我们都要克制自己的狂妄,以为自己的认识是唯一正确的出口。想想办法,搞清楚问题的源由,问问它的前世。然后,咱们再看看这个问题的来世,会让我们更多一点耐心、更多一点点责任,绝对不含糊和敷衍。
如此,方能不负这三生三世的纠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