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很清楚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高唱着“归去来兮”,回归田园,为自己而活。在诗人群体中,不乏像陶渊明这样的人,唐代诗人耿湋在《东郊别业》一诗中就流露了类似的情感,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东皋占薄田,耕种过馀年。
护药栽山刺,浇蔬引竹泉。
晚雷期稔岁,重雾报晴天。
若问幽人意,思齐沮溺贤。
“东皋占薄田,耕种过馀年”,我在向阳的高地上开辟了几亩田地;亲身参与耕种来度过余生。诗人开篇点题,他在东郊的一处高地上选择了一处土地,亲自参加劳动,把荒地开垦成适合耕种的田地,并在旁边营建茅屋宅院。从此,诗人便隐居于此,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在这里,他随着自然物候的变化,亲自参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不易,也体会了收获的欢欣与快慰。
“护药栽山刺,浇蔬引竹泉”,我在田边种上荆棘以保护田地里的药材;我用竹管引来泉水来浇灌蔬菜蔬。颔联承接首联,在归隐田园之后,诗人对待劳动的态度是十分真诚的,他在一部分田地里种上了药材,并在田地边栽种了荆棘,以保护药材。诗人还在田地里种植了蔬菜,为了灌溉菜园,他用竹节引来山泉水。从诗人对待药材和蔬菜的态度上,可见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可见他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晚雷期稔岁,重雾报晴天”,傍晚的雷声让我期待一个丰年;弥漫的大雾预示着即将迎来一个晴天。诗人亲身参与田园劳作,并且在劳动中积累了第一手经验。他听到傍晚的雷声,知道一场雷雨正在酝酿。在隆隆的雷声中,他已开始想象经过雨水润泽的田园风光,已开始期待丰收。根据生活经验,诗人知道弥漫的大雾预示着即将迎来一个晴天。在这种风调雨顺的日子里,诗人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若问幽人意,思齐沮溺贤”,如果有人问我的志向;我只希望成为像长沮、桀溺一般的隐士。诗人知道,或许有人不明白自己为何选择归隐田园,但他并不会主动去解释,因为个中乐趣不足为他人道。但如果有人问起,他便会回答,出仕为官并不是自己的人生追求,只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长沮、桀溺那样真正的隐士,在天下滔滔之时,做一个躬耕于田亩的隐士,只为守护内心的平静。
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似乎是一条主流的价值观念,但仍有许多人的终极追求并不是高官厚禄,而只是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其间并没有孰是孰非,只是人生的价值选择不同而已。诗人在这首诗中早已告诉了我们如何选择,那就是听从内心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