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孝顺儿”杀母骗保
母亲死前不停地叫着“幺儿,幺儿...”
图中这位付白莲,19年被判死刑,在被告席不停地哭泣。
18年某日,他杀死母亲任芳。
母亲是苦命人,从小孤儿,中年丧夫,独自一人把两儿子抚养成人。
儿子工作后,还一直拾荒挣钱,给小儿子在自贡买了房。
邻居眼中的付白莲是孝子,经常给钱买东西,节假日还会在妈妈房间搭小床,陪母亲说话,当地人把他当榜样教育孩子。
这样的人,会杀死妈妈?
法庭上,付白莲这样解释:
一是觉得母亲偏心,不愿帮他带孩子;一是买房缺四十万首付,只有杀母骗保方可拿到这笔钱。
于是那天,鬼迷心窍的付白莲把电线缠到母亲手上,骗母亲是保健仪,亲手接通电源。
随后抄起板凳,对准奄奄一息的母亲,砸在母她脸上和身上。
母亲没有反抗,也没有求饶,只是盯着儿子,一直不停地喊着:“幺儿,幺儿....”
被告席上的付白莲一直抽泣,一边说无法原谅自己,一边又说饶他一命,他想亲眼看儿子长大。
哎,再烂的编剧都编不出这样荒诞的情节吧!
首先,付白莲说这次谋杀是精心设局,请问您精心在哪儿?
这么粗鄙的杀人手法,真当警察都是吃干饭的?
其次,杀了母亲,自己被判刑,40万没得到,妻儿和哥哥一生都在痛苦中度过。
请问付先生你图啥?做事前带脑子了吗?
再次,这位先生虽然脑子不给力,人格有问题,但论表演还是很有天赋。
毕竟杀母前还被看做“孝子”;法庭上“声泪俱下”,仿佛自己不是变态杀人犯,而是受害者。
付先生,不杀母投身演艺事业,说不定四十万早挣够了!
2
只抚育不教育,小心培养出白眼狼!
母亲阿芳天生苦命,但积极乐观,性格极具韧性。
别人对她印象是:开朗,爱笑,每天都很开心。
这样的母亲,按理说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善良又乐观。
但付白莲却丧心病狂:人格有缺陷的人,就像偏离航线的飞机,迟早会发生灾难。
阿芳让他们吃饱穿暖,成家立业,却忽视家庭教育。
只抚育不教育,最终培养出白眼狼,转眼被孩子杀死。
可见,家庭教育尤其道德教育,是多么重要啊!
能力学识在其次,父母对孩子的德行一定要把好关,确保养的是“人”而不是“白眼狼”。
古今有许多贤母的例子:
学习《后汉书》时,小苏轼被范滂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感动。
他问母亲,如果我长大后和范滂一样舍身取义,母亲会允许吗?
苏母严肃的说,你能学范滂,我为何不能学范滂的母亲?
苏轼在母亲的教育下最终成为一名不阿权贵,不昧良心的好官。
如果阿芳从小对孩子严加管教,今日局面是否会有不同?
3
世俗不重孝道重名利,是悲剧发生的深层原因
付白莲如此凶残,究内是其本身人格缺陷,究外是母亲忽视道德教育。
然而,从社会层面来讲,世俗主流“不重孝道(道德)只重名利”,是否也是悲剧的一大成因?
当前社会盛行结果导向论,比起道德和孝道,更重视名利,因为名利带给人们更多安全感。
对不孝之人,政府以道德谴责为主,刑事处罚为辅。
民间则因家丑不可外扬,子女的“不孝行为”很少被告发。
整体来看,人们警觉意识不强,对“不孝子女”的舆论压力不大。
出乎意料的是,这方面古人却做的很棒。
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强调忠孝一体,家国同构,其目的是通过维护父权来巩固皇权。
《孝经五刑章》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北齐律“重罪十条”之一就是诅骂父母,违反祖制。
从法律到世俗,古人对孝道都十分重视。
明朝平阳有个叫周振的,恃才傲物,常为小事辱骂父亲。
有一次他无故打骂儿子,父亲劝阻他,他竟然说:
我打我儿子关你啥事儿,他又不是你生的。
晚上梦里,他被抓到阴曹地府。阎王说:
你忤逆不孝,狂妄自大,罚你堕入畜生道,还要蒙你眼睛,使你推磨挨鞭打。
周振醒来后,自己说要做驴去,就死了。
只是辱骂父亲,便受这么重的惩罚!一个小故事,反映了古代舆论和风俗对孝道的重视。
回到主题:如付白莲的恶行发生在古代,他会怎么样呢?
结果自不用说:一定是受最重的刑罚,遭最大的骂名吧!
退一万步讲,古代这么重视孝道,付白莲敢杀母吗?恐怕连母亲一个手指都不敢碰吧!
付白莲的恶行,足以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和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