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作者是
A苏轼
B周邦彦
C秦观
D柳永
正确答案:D
解析 《雨霖铃》原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单选题)提出诗“穷而后工”观点的作家是
A欧阳修
B韩愈
C苏轼
D黄庭坚
正确答案:A
解析 《梅圣俞诗集序》为梅尧臣去世一年后,欧阳修为其整理诗集时所作的序。“穷而后工”四字为一篇之主,统领全文。
3.(单选题)被后人称为“南丰先生”的作家是
A苏轼
B王安石
C曾巩
D韩愈
正确答案:C
解析 曾巩,字子固。卒谥文定,学者称南丰先生。曾巩是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古文风格近欧阳修,雍容平易,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4.(单选题)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句描写的历史人物是
A诸葛亮
B曹操
C周瑜
D孙权
正确答案:C
解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扣“怀古”之题,由写景转到抒情。用周瑜之年少有为,引出作者的自我反思。“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即使苏轼对周瑜在赤壁时意气风发的形象的描写。
5.(单选题)黄庭坚《登快阁》“青眼聊因美酒横”这一典故的主人公是
A嵇康
B阮籍
C阮咸
D山涛
正确答案:B
解析
青眼聊因美酒横:若遇到好友,还是会以礼相待,共饮美酒。其中典故涉及的历史人物是魏晋时期的阮籍。阮籍会做青白眼,遇到自己欣赏的人,他就做青眼来迎接。
6.(单选题)秦观《踏莎行》“鱼传尺素”中,“尺素”的意思是
A戒尺
B头巾
C书信
D衣服
正确答案:C
解析 鱼传尺素:这句说朋友寄来书信。尺素是古人书写用一尺左右的素绢,后用作书信的代称。
7.(单选题)《简斋集》的作者是
A陈师道
B陈与义
C晁补之
D李之仪
正确答案:B
解析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有《简斋集》《无住词》。
8.(单选题)陆游创作《沈园》诗的地点是在今
A浙江杭州
B浙江绍兴
C江苏南京
D江苏扬州
正确答案:B
解析 《沈园》(二首)是宁宗庆元五年(1199)春天,陆游重游沈园时作。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9.(单选题)辛弃疾《贺新郎》(老大那堪说)中的“同父”(也作同甫)是
A陈亮
B张元幹
C刘过
D张孝祥
正确答案:A
解析 陈亮,字同父。辛弃疾与陈同甫曾同游当地名胜鹅湖。与陈亮分别后,他将一腔忠愤之志、报国之念,在这《贺新郎》词中倾泻而出。因此指的是陈亮。
10.(单选题)刘克庄《贺新郎》“想投戈、下拜真吾父”中,“吾父”指的是
A郭子仪
B宗泽
C陈子华
D岳飞
正确答案:A
解析 真吾父:意为服从其统率。据说回纥军队遇到唐朝将军郭子仪,都下拜说“果吾父也”。见《旧唐书·郭子仪传》。
11.(单选题)文天祥《正气歌》的诗歌体式是
A五言律诗
B七言绝句
C五言古诗
D七言排律
正确答案:C
解析 《正气歌》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12.(单选题)谢翱《登西台恸哭记》祭奠的人物是
A颜真卿
B辛弃疾
C文天祥
D陆秀夫
正确答案:C
解析 《登西台恸哭记》是作者为祭奠抗元英雄文天祥而作。文天祥英勇就义后,广大爱国志士同声悲悼,而谢翱作为文天祥的部下和战友,在祭奠过程中回忆起与文天祥的交往和情谊。
13.(单选题)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是一首
A纪乱诗
B怀古诗
C咏史诗
D纪游诗
正确答案:A
解析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和《岐阳》一样,都是元好问的“纪乱诗”。这些“纪乱诗”堪称金元易代之际的“诗史”。
14.(单选题)董解元《白马解围》“相国夫人,怕伊不信自家说,‘请宽尊抱,是须休把两眉结。’”中,“自家”指的是
A红娘
B张生
C白马将军
D寺院长老
正确答案:B
解析 这句唱词出自《白马解围》的《[大石调]吴音子》,是张生的唱词。张生怕崔母不相信自己能够迅速解围的承诺。因此“自家”是张生自称。
15.(单选题)《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写的是
A红娘眼中的莺莺
B红娘眼中的张生
C张生眼中的莺莺
D莺莺眼中的张生
正确答案:D
解析 这句出自崔莺莺的唱词《脱布衫》。斜签着坐,描写张生的坐姿。死临侵,指无精打采,要死不活的样子。因此是莺莺眼中张生的样子。
16.(单选题)下列《[双调]夜行船(秋思)》曲句中,属于鼎足对的是
A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B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
C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D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正确答案:C
解析 鼎足对即三对句,三句均对仗。C项属于鼎足对。
17.(单选题)贯云石《[双调]殿前欢》“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中,“三闾”指的是
A李斯
B屈原
C贾谊
D张仪
正确答案:B
解析 《[双调]殿前欢》(楚怀王)是一首凭吊屈原的小令。屈原曾任三闾大夫,“三闾”即指屈原。
18.(单选题)张可久的散曲集是
A《东篱乐府》
B《小山乐府》
C《酸甜乐府》
D《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正确答案:B
解析 张可久,字小山。有《小山乐府》,存小令八百多首,套曲九套,是传世作品最多的元散曲作家。
19.(单选题)王磐《古调蟾官(元宵)》是一篇
A词
B诸官调
C散曲小令
D,散曲套曲
正确答案:C
解析 《古调蟾宫》(元宵)是一首记叙元宵情景的散曲小令。
20.(单选题)《项脊轩志》末段补记的内容是
A母子情深
B夫妻恩爱
C祖母期许
D攻读甘苦
正确答案:B
解析 全文最后两节,补记亡妻在轩中的生活片段和轩在以后的变迁,抒发了作者怀念妻子的真挚情意。
21.(单选题)《虎丘记》的作者袁宏道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A前七子
B后七子
C公安派
D竟陵派
正确答案:C
解析 袁宏道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同为晚明文坛“公安派”代表人物,时称“三袁”。
22.(单选题)陈子龙《小车行》描绘了一幅
A酷吏征兵图
B衣锦还乡图
C江畔送别图
D饥民流亡图
正确答案:D
解析 《小车行》描绘了一幅饥民流亡图。作者通过一对夫妻逃荒的悲惨图景,反映了当时旱、蝗灾害的严重性和广泛性,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忧虑和对饥民的同情。
23.(单选题)王世贞《登太白楼》中的“太白楼”位于今
A四川江油
B安徽宣城
C陕西西安
D山东济宁
正确答案:D
解析 《登太白楼》是王世贞任官山东期间所作,叙写登太白楼的所见所感。太白楼在今山东济宁。
24.(单选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自文言小说
A《李娃传》
B《任氏传》
C《负情侬传》
D《莺莺传》
正确答案:C
解析 本篇选自《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描写的内容是明代万历年间轰动京城的一桩真实事件,作者将宋懋澄据此事件写成的文言小说《负情侬传》,改编为这篇拟话本小说。
25.(单选题)名句“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出自
A吴伟业《圆圆曲》
B陈维崧《贺新郎》
C龚自珍《咏史》 D,纳兰性德《金缕曲》
正确答案:A
解析 《圆圆曲》原文:“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26.(单选题)“阳羡词派”的代表词人是
A朱彝尊
B陈子龙
C厉鹗
D陈维崧
正确答案:D
解析 陈维崧诗词文兼工,尤工词。为清初“阳羡词派”代表词人。朱彝尊是浙西词派代表人。
27.(单选题)名句“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出自
A纳兰性德《如梦令》
B纳兰性德《金缕曲》
C陈维崧《贺新郎》
D顾贞观《金缕曲》
正确答案:A
解析 《如梦令》原文:“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28.(单选题)蒲松龄《司文郎》一篇中,得以中举的人是
A王生
B宋生
C瞽僧
D余杭生
正确答案:D
解析 《司文郎》采用了讽刺手法。如宋生才华横溢,却屡试不中,余杭生才能平庸,却金榜题名,这本身就是对科举考试的无情嘲讽。王生也是主要人物之一,屡试不中。
29.(单选题)《马二先生游西湖》选自
A《儒林外史》
B《聊斋志异》
C《老残游记》
D《子不语》
正确答案:A
解析 《马二先生游西湖》选自《儒林外史》,故事虽假托明代,反映的却是清代的社会现实。马二先生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
30.(单选题)《古文辞类纂》的编者是
A归有光
B方苞
C姚鼐
D刘大櫆
正确答案:C
解析 姚鼐所编《古文辞类纂》为著名古文选本。流传甚广,对清中叶以后散文有很大影响。
31.(多选题)下列称呼中,属于诗人黄庭坚的有
A山谷道人
B老泉
C鲁直
D涪翁
E后山
正确答案:ACD
解析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老泉是苏洵的号,后山是陈师道的号。
32.(多选题)下列词句中,运用了东晋时期的典故的有
A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B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C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
D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
E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正确答案:CDE
解析 C项用的是东晋;D项,“祖生”即东晋名将祖逖;E项,“新亭挥泪客”指晋室南渡后,士大夫经常在新亭宴饮,说到中原山河易主,相对流泪。因此CDE都是东晋的典故。A项是西汉陈皇后的典故,B项是战国时伯乐遇千里马的典故。
33.(多选题)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中,写高监司采取的赈灾措施有
A济与粜亲临发放
B十分料钞加三倒
C差医煮粥分厢巷
D一斗粗粮折四量
E更把赃输钱分例米
正确答案:ACE
解析 ACE都是灾民感谢高司监所采取的措施。BD是奸商的鬼蜮伎俩和官绅的勾结手段。
34.(多选题)下列作品属于徐渭《四声猿》的有
A《狂鼓史渔阳三弄》
B《玉禅师翠乡一梦》
C《雌木兰替父从军》
D《卖油郎独占花魁》
E《女状元辞凰得凤》
正确答案:ABCE
解析 徐渭的《四声猿》由四种单折子戏组成,它们是《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卖油郎独占花魁》是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一篇。
35.(多选题)下列文学活动中,梁启超倡导的有
A诗界革命
B文界革命
C白话文运动
D新文化运动
E小说界革命
正确答案:ABE
解析 梁启超他先后倡导“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36.(简答题)简述欧阳修《秋声赋》描写秋声的角度与方法。
参考答案:
(1)先从听觉的角度写秋声。如第一段中的风雨声、金属撞击声、人马行走声等,都能引起读者的听觉联想;
(2)其次从视觉的角度写秋声,如童子外出探看一段,用树影晃动的视觉衬托“声在树间”的秋声,十分巧妙;
(3)再次通过描摹秋天形状来烘托秋声,如第二段中选择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从色、容、气、意四个方面加以摹写,极力渲染秋气的肃杀寂寥,由此烘托秋声。
(4)多处运用比喻,如第一段有借喻、明喻,反复形容,形象生动。
37.(简答题)简述姜夔《扬州慢》中“今昔”两类意象的描写表现。
参考答案:
词人为“感慨今昔”,精心选择了两类意象。一类写“昔”,即历史意象,一类写“今”,即现实意象。
(1)历史意象用来描写往昔扬州繁华风貌,多处化用杜牧诗句入词境;现实意象用来表现今日游览的见闻感受。
(2)对今日扬州的描绘,无不以历史上的繁华作为依托;对昔日繁华的向往,又与词人此番游览扬州的体验密切相关。换言之,写“今”时寓有“昔”,写“昔”时寓有“今”,历史与现实两幅画面重叠映现,从中可读出言外不尽之意。
38.(简答题)简述体现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感染力的主要方面。
参考答案:
(1)这套散曲感情激愤强烈,意象独特鲜明,色彩斑斓绚丽,对读者有很强的感染力。
(2)作品的语言豪辣动宕,明爽流畅,快人快语,一泻无余。这种语言风格的形成,得力于其中多处运用的鼎足对(三句对),对得工整自然,气势酣畅。其中有的还结合运用博喻(众多的比喻),反复设喻,增强了感情表达的力度。
39.(简答题)简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本文在景物描写上,围绕“风雪”展开,或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了推动情节层层发展、逐步引向高潮的作用,同时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古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冷落的气氛,而草料场上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烘托了林冲的反抗怒火。
40.(简答题)简述《桃花扇·余韵》[离亭宴带歇指煞]一曲的含义。
参考答案:
[离亭宴带歇指煞]一曲丰富含义:
(1)该曲是《余韵》中最为有名的曲子。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用凝练的语言形象化地总结历史,抒发感慨,体现出“写兴亡之感”的创作主旨。
(2)全曲可分两层:第一层用典型景物揭露南明统治者奢侈腐朽,感叹其兴衰转换之速。第二层集中抒发亡国之痛。“其中乌衣巷”三句写“舆图换稿”后的凄惨,含江山依旧、人事尽非的感伤;最后两句放意喊唱,声泪俱下,令人不胜唏嘘。
41.(论述题)试析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1)思想感情:这首词借回忆往事抒发吊古伤今的怀抱。作者追忆二十多年前的洛阳旧游,时当徽宗政和年间,天下承平无事,故能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作者流落南方,艰苦备尝,回忆往事,不免百感交集。上片写往事,追忆洛中旧游,乃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往事历历在目。下片抒今情,感怀沧桑巨变,旧事如梦,知交零落。结尾将沉挚的悲感转为表面的旷达,将盛衰兴亡之感隐然言外。
(2)此词极负盛名,作者不直言国事兴废,却用空灵的笔法,唱叹出之。结句“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简直可以概括天下万事,饶苍凉之致,警绝之意,好在句外,有余不尽。
(3)此词的语言风格疏快明亮,浑成自然,似乎不假雕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等名句,古人认为真是自然而然,但也有称之为“奇丽”的。因自然是从雕琢中来,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才是含蓄有味的自然,对此可细加品味。
42.(论述题)试析《牡丹亭·惊梦》对杜丽娘内心世界的刻画。
参考答案:
(1)杜丽娘游园前的心理活动,处处表现出贵族少女矜持和娇羞的性格,作者着重刻画其春情难遣的寂寞和对环境的隐隐不满。来到园中之后,则着重刻画满园春色在女主人公内心激起的巨大波澜:惊诧、感慨、悲叹、幽怨,构成了丰富的心理内涵。这里有对自然和青春的热爱,有对春色的惊叹和对命运的感伤,也有对礼教的不满和无可奈何。作品写出了人物青春觉醒的心灵历程,在这一点上作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2)这种成功的获得,还有赖于构思的严谨和描写的传神。作者的笔,透过人物欲藏又露的神态动作、主客交融的景物观照、回肠九曲的心灵告白等表现手段,把读者观众引向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尤有特色。这部分的景物描写都是通过人物眼睛与人物当时的思绪来写出人物对景物的感受。景中情、情中景浑然一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43.(综合题)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请回答:
(1)这段文字的作者是谁?描写的人物是谁?
(2)这段文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与特点?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屯邅【困踬】
从容【指顾】
颍水之【湄】
参考答案:
(1)这段文字出自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文》。是对欧阳修的赞颂和追忆。
(2)善用精炼的语句,准确地概括欧阳修一生成就,从文学成就、为人、政治才能几方面赞颂了欧阳修树立了其崇高形象。
(3)困踬:收到挫折;
指顾:手指目顾之间,指迅速决断;
湄:指水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