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贾岛印象——一生悬命于诗的孤苦文人

贾岛印象——一生悬命于诗的孤苦文人

作者: 师葛 | 来源:发表于2019-08-08 09:24 被阅读0次

    公元823年下半年的一天,此刻,中国历史的车轮已经走向唐穆宗即位的第三年,也即长庆三年。

    在这一天,大唐王朝的京都长安,尤显热闹非凡。作为首善之区,南来北往的贩夫走卒聚集于此处,国外的商人使者也络绎不绝,整个长安城显得热闹非凡。

    时任京兆尹的韩愈,此时正在车队的簇拥下经过长安大街,手下官吏敲锣打鼓,气势浩大。街上一众行人见到这种阵势,知道是大官出行,自然纷纷躲避于两侧,给车队让道。

    车队行走了不久,忽然见前头出现了一个骑着一匹瘦弱小毛驴的年轻和尚正手舞足蹈的做着莫名动作,若有所思,仿佛神游天外,对身外一切景象毫无所知。全然不顾即将冲向京兆尹车队,当着街道中心就骑驴过来了。

    前面车队的小吏见突然出现了一个这么不识相的人,立马大声斥骂。可是这个年轻人似乎没有听见他的讲话,置若罔闻,口中喃喃自语,像在说些什么。就这样,骑着小毛驴跟韩愈的车队抢路,一连经过了两节车队。在经过第三节车队的时候,小毛驴大概是太过劳累的原因,走的步伐有点不稳,脚步一偏,撞上了韩愈的车队。

    韩愈手下一众官吏总算有理由把这个年轻人抓起来了,二话不说,就把年轻人从小毛驴背上拽了下来,拉到韩愈跟前。

    韩愈一看这个年轻人,衣着朴素,面貌虽然平常,但是却又几分清冷的气质。问道:“行人纷纷对本官避道,你为何要撞本官的车队?”

    这个年轻和尚不是别人,正是唐代著名诗人贾岛。贾岛见状,情急道:“小人刚才在思考诗句用字难题,苦无所得,神游天外,根本就没意识到会撞上大人的车队,实在是罪过罪过。”

    韩愈一听这个年轻人是因为思考诗句而撞上车队,不禁来了兴趣。连忙询问其中缘由。贾岛便一五一十的将自己所想的问题说出来。

    原来贾岛昨日作诗,其中有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僧推”二字细思觉得不妥,想把僧推改为僧敲,然后又想了一番,两字似乎各有优劣,一时还无法定夺,便苦苦思索,于是便出演了“撞车”的交通事故。韩愈听完贾岛的问题,思考了一番,说道:“敲字好,比推字更加形象活泼,一来显得有礼貌,二来敲字赋予了声音,与夜晚的静谧形成了对比,更加生动”。贾岛听后,大为折服。便依照韩愈所说,改用敲字。

    韩愈本为文坛领袖,对于贾岛这样刻苦有灵气的后辈自然青睐有加,当下邀请贾岛一起回府,共同探讨。从此两人结为朋友,此后,韩愈将行文作诗的方法道理都一一教授给贾岛,两人的这一段轶事,也成为了文坛佳话。

    后人讲作文,要多推敲思考,以上正是讲“推敲”这个典故的由来。我们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贾岛对于诗句炼字的讲究,同时也说明了贾岛对于诗句完美的追求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境界。那么,如此醉心于诗的贾岛,他的一生是如何的呢?

    一 、早岁清贫,一度为僧

    贾岛的家乡在范阳,此地在安史之乱之后,长期为藩镇军阀割据,闭关自守带来的是范阳成为了一方与外界隔绝的世界,这注定贾岛小时候无法在茫茫中华大地获取到更多的老师与同道。贾岛本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之中,然而从他后来屡次科考来看,家庭情况应该也不是太差,不然无力支持他去读书。早年间,贾岛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无奈天赋平平,屡次名落孙山。多次考试不第,消磨了贾岛的雄心,也掏空了他的钱袋子。贾岛本为一文人,身上别无他长,考试失败导致他自己连谋生都成了问题,无奈之下,只得去做了和尚。并且给自己起了一个法名,叫做“无本”。

    所谓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本,就是没了根。想必此刻贾岛父母已经故去,自己又没有考得功名傍身,而是漂泊江湖,落发为僧,有感于此,才起了一个这样的法名,表达了对自己形单影孤,身世忐忑的一种叹息吧。

    出家后的贾岛,成为了一名云游僧人,他先来到东都洛阳,然后又去了京师长安,在青龙禅寺挂了单,居住在那里。

    长期的参禅念佛,读经静坐,逐渐对贾岛的心态发生了一定影响,贾岛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孤僻冷漠。阐述宇宙三界妙理的佛经将贾岛带向了一个新的方向,也让他的关注点越来越远离尘世生活。

    参禅念佛之余,贾岛并没有放弃自己作诗的这一个喜好。作诗成为了他刻板枯燥的和尚生涯中一剂有趣的调剂品。诗歌促进了他对佛理的理解,佛理又反过来促进了他诗句的澄澈与幽远。

    作为一名僧人,比较起劳作阶级,一无家庭妻子之累,二无名望利益之欲,应该是相对要清闲一点的。贾岛有了更多时间来思考和创造诗,据说,贾岛为了创造出好的诗句,走路吃饭上厕所都苦苦思考诗句,为了寻得一佳句呕心沥血。他对文句的雕琢精益求精,废寝忘食,正是这种痴迷于诗的行为,让贾岛在生活中显得与周遭人格格不入,当他在思考诗句的时候,哪怕面前有达官贵人经过,也视之如无物。时人将贾岛视为异类,称之为诗奴。

    有一次,贾岛骑着驴子打着伞,横行街道。当时秋风大作,长安满街都是纷纷落叶。见到此景,贾岛诗兴大发,吟道:“落叶满长安。”却想不到一句对仗的前句来,这时候,他突然灵感一发,脱口而出道:“秋风吹渭水”,想出如此佳句,贾岛不禁手舞足蹈,沉浸在深深的喜悦之中。因此冒犯了当时京兆尹刘栖楚的车队,在牢房里被关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才被放还。

    这之后,又发生了冲撞韩愈车队的事故。看来,贾岛是专业碰瓷首都市长。接二连三的交通事故也打开了贾岛“诗奴”的名声。

    对于自己刻苦追求诗道的经历,贾岛也曾作诗表明。诗云:“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表明了自己为作诗苦心追求的态度。

    贾岛所处的时代,已是中唐。盛唐时代诗坛雍容雄壮的气象,已如昨日黄花。经历安史之乱的中唐,国家在休养生息,诗坛的气象也为之一变,当时社会上流行元好问 白居易一类浅白易懂的诗歌。贾岛对此不以为然,觉得这样的作诗风尚降低了诗歌的深度。所以,他刻意去追求一种深奥冷僻的风格,用字古奥工整,想通过这种诗风来扭转社会上过于追求浅白而落于流俗的诗体。

    譬如这一首“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想必很多同学都很熟悉。

    俗语云,文如其人。贾岛对诗歌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也影响到了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贾岛不喜与俗世间的人打交道,惟好品行高尚,超凡脱俗的世外人物。而且醉心于山水,面对使人对他异样的眼光,贾岛自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贾岛自认为只有山川 隐者才能够理解他,对于世人的眼光不以为然。

    做和尚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每日闲暇时光与诗歌作伴,贾岛必然是甘之如饴的。“回也不改其乐”,贾岛的快乐,就像醉心于夫子之道的颜回一般。

    二、还俗为官,半生坎坷

    在与韩愈结下不解之缘之后,贾岛的人生似乎开始到了转折点。韩愈教授他作文之法,他以弟子的身份对待韩愈。不久,贾岛就还了俗。

    贾岛心中一直有着一股强烈的入世愿望,他曾作诗:“十年磨一剑,锋刃未曾试。今日把试君,谁有不平事。”这首诗通篇透漏着一种不屈向上的气势,由诗想人,贾岛虽然久居社会底层,但一股强烈的功名用世之心仍然深深的藏在他的潜意识之中。一旦因缘到来,则这股雄心势必再度引起。

    贾岛决定再度参加科举,可惜他似乎天生不是考试的料,虽然早已经声名在外,而且又有韩愈赏识,与著名诗人孟郊为友。早年的考试衰运还是一如既往的伴随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贾岛拿出了他作诗的执着劲头来,非要跟科考较个高低。

    就这样一直为了科考而努力的贾岛,不知不觉已经步入了老年。精神依旧顽强,考场依旧失意。俨然唐朝版范进。眼看半截身子已经没入黄土。贾岛终于迎来了时来运转的时刻,他终于考取了进士,出任长江县主簿。后来,又凭借着熬工作经验,升为了普州司仓。

    据传,在贾岛授官的前夕,发生了一件事情。

    贾岛刚刚考取进士,寄居在长安法乾寺诗僧无可的住所,有一天唐宣宗微服出行来到了法乾寺,听到贾岛在吟诗,便来到阁楼之上,取了案上贾岛所书写的诗作观看。贾岛不认识皇上,就变了脸色,捋起袖子,斜着眼睛看着宣宗,夺过诗卷说:\"先生你衣食华美也该自足了,想要懂诗歌干什么呢?"宣宗就下楼去了。不久之后,贾岛就回过神来,得知是皇上,吓得不能自己。赶忙去皇宫磕头谢罪。折让宣宗感到非常吃惊,好在宣宗也没与他计较,只是放他去外地当一个小官。贾岛痴于诗歌的行为,真是一刻都没有改变过。

    贾岛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官运。

    三.死后清贫,生死哀荣

    贾岛在晚年才开始做官,没做多久便死在了任上。人们检查他的遗物,发现没有一分钱,只有一张古琴,一只病驴。人们对贾岛清贫的生活感到十分诧异,也为他的死去而感到惋惜不已。

    关于贾岛晚年为官的政迹,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从他死去一贫如洗的家境来看,贾岛应为一个清廉的好官。唐人苏绛在他的《贾司仓墓志铭》写到“三年在任,卷不释手”,看来贾岛即使到死,读书作诗的爱好也一点没变。贾岛真可谓将一生的时光都献给了诗歌的女神。

    人们常说,一个人如果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依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过好一生,那便是成功了。贾岛的人生无疑符合这种定义。虽然他一贫如洗,人生忐忑,好日子没过过几天,但他始终都在追求自己挚爱的诗歌,从这点来讲,他的一生是幸福的没有遗憾的。他比我们许许多多空喊口号的人要强的多。

    古龙先生小说写西门吹雪,每次动剑杀人之前,必须沐浴斋戒数日,然后行动。《唐才子传》记载

    “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

    这种诚挚的精神,与好剑的西门吹雪是一致的。

    贾岛虽然天资比不上李太白,然而一生诚于诗,所以也能在唐朝诗人之中占得一席之地。

    千载之下,遥想贾先生风范,仍然令人神往。

    (注:图片引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贾岛印象——一生悬命于诗的孤苦文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dt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