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3日看完《2017年 中国散文排行榜》,摘录 其中几篇部分内容如下
读范小青《行走在东山》:碧螺春原名叫“吓杀人香”,康熙皇帝喝后大加赞赏,但觉得名字不雅,故改名碧螺春。
凌仕江 《僜人》,我新认识了中国第57个民族:
僜人,又称僜巴人,是西藏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族群。解放前,绝大多数僜人居住在深山老林,过着非常原始的生活。西藏民主改革前,僜人备受歧视,被蔑称为“猴子”、“野人”,有人把僜人称为“米什米人”,意思就是“不开化的人”。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生活。在党和政府带领下的民主改革后,僜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在党和政府带领下,僜人家家户户住在绿树掩映的木楼里,人人安居乐业,日子越过越好。
迟子建《我的世界下雪了》:
沿着堤坝向南走,可以看到一带蜿蜒起伏的山峦。春夏时节,那山是绿色的。当然,这绿也不是纯粹的绿,其中仍夹杂着点点的白色,那是白桦树荡漾在松林中的几点笑窝。山脚下,有一条清澈而宽阔的河流—呼玛河。从河岸到堤坝,是一片茂密的柳树丛和几百棵高大的青杨。那些青杨间距很广、错落有致地四散开来,为这带风景平添了几分动人的风韵。初春的时候,残雪消融,矮株的柳树红了枝条,而高大的青杨则绿了身躯,那些青杨就像是站在岸的穿着绿蓑衣的渔民,而那丝丝柳枝,有如一群漫游在他们脚下的红鱼。
如果把老天比喻为一个画师的话,那么它春夏时节为大自然涂抹的是如梦似幻的温柔之色;到了秋天,它的画风发生了巨变,它借着秋霜的手,把山峦点染得一派绚丽,那灿烂的金黄色成为这个季节的主色调,让人想起凡·高的画。但这种绚丽持续不了多久,随着冷空气频频地入侵,落叶飘零,山色骤然变得暗淡陈旧了。但这种暗淡也不会让你的心灰暗很久,伴随着雪花那轻歌曼
舞的脚步,山峦迎来了另一次的灿烂,它披上一件银白的棉袍,于苍茫中呈现着端庄、宁静的圣洁之美。
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所以我仍然喜欢在黄昏时漫步,喜欢看水中的落日,喜欢看风中的落叶喜欢看雪中的山峦。我不惧怕苍老,因为我愿意青丝变成白发的时候,月光会与我的发丝相融为一体。让月光分清它是月光呢还是白发;让我分不清生长在我头上的,是白发呢还是月光。
吕向阳《板凳不坐蹲起来》:
“陕西十八怪”最后一怪,蹲起来是有一种野蛮粗犷的大美,蹲起来是一种英勇顽强的军姿,蹲起来是一种悠闲无事的慢拍,蹲起来是一种沉思、一种潜伏,蹲下去也是党政干部带领群众的大本领。
禾苗蹲不在土里,颗粒无收。练功蹲不好马步,对阵必输。蹲者是一种潜伏,一种思谋,一种蓄势。会叫的狗不咬人,会蹲的汉子咥实话!
葛永平《自己和心的距离》:
生命满了生与死、爱与恨,充满感知又处在未知,在精神底蕴无比深深的荒芜之上,生存之外,循迹攀升,我能够找到声音的旋律,找到白天与夜晚交替的节奏和韵律,找到解救、释放、安稳,然后进入神奇之境。
寺庙,把我和现实社会拉升了一段距离,有个歇处,歇着,看自己和心的距离。
张佐香《思想的蝴蝶》:
庄子丰富的想象、天才的文思和浪漫的才情,源于他那颗齐物、达观、通透的心。庄子引领我们感受天地之气,领悟自然之道,追寻真正意义的幸福之道。禅宗言:“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眼里的事化不开,心里整天牵挂着,生命格局就会变得狹小,不知不觉中就会把前世、今生和来世抵押进去。如果心胸开阔心头无事,用不着拥有多大的地盘,坐在自家的床上,都会觉得天地无比地辽阔。庄子用生花妙笔描绘了许多蕴含着人生智慧和悲悯情伓的故事,启迪人们以开阔的胸襟和人生的智慧追寻幸福的人生境界。李泽厚说:“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庄子是我们遇见的另一个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