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卿相

作者: 许朝颜 | 来源:发表于2017-10-23 18:17 被阅读32次

    汴京皇城内,赵祯扣完脚丫,抬起脚闻了闻,甚是心满意足。于是招呼太监拿来日常工作安排表,查看待办事项。

    “皇上,今天要决定哪些人可以录取,分配到重点省市工作。”

    赵祯看到桌子右边已经摞着一堆试卷。

    “科举考试的筛选结果已经出来了?”未等太监回答,便开始一一审阅起来。

    “这些人引经据典的本事也倒厉害,这么多书都能记得住,幸好我不用考试。”赵祯批阅速度极快,心里默默感叹,同时想起了太后的遗训。

    “皇上,如今咱大宋的粮食已经囤积得够多了,百姓生活富足,急需丰富的文化生活。文化繁荣,才是真正的繁荣,切记切记啊。”

    赵祯停了笔,深感无力,双手掩面,边按摩边思考,“文化这么虚无的东西,该怎么去繁荣它呢?这也不是多开垦几块地就能解决的呀。”

    许是扣完脚后以手掩面的缘故,赵祯觉得有股莫名的灵气直冲天灵盖。

    “高啊,妙啊!”

    次日,赵祯公布了考试排名。半月后便微服出宫,去验证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

    于是听人介绍,来到市区人流量大的金帘勾栏。

    进门后,空旷的厅堂内搭了许多台子,台柱上用木板挂着表演的类目,有皮影、傀儡戏等等。

    只是这些台前空无一人,人们都聚在一处听台上的艺伎唱曲。

    赵祯走近去看,台脚处支起了一张花招儿,上面写着演出曲目——柳七新词:《鹤冲天》。

    只听那艺伎正唱到“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台下不住叫好。唱至“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时,台上台下,寂然无声。

    赵祯觉得有些尴尬,忽然听到观众席中一个粉丝长叹一声,“柳七如此有才气,却不得仁宗皇帝赏识,唉!”

    赵祯听那人略有责备之意,嘴角却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原来赵祯那日苦思许久,想起经常朝自己喷唾沫星子的言官的座右铭——以史为鉴。

    赵祯想,唐朝是怎么做到文化强国的呢?

    唐诗中,李杜二人支起了大半江山。他们全国各地游历,每至一地,都要在墙上、楼上留下名篇。这习惯虽然不好,但对当地的旅游资源来讲就是个硬广告啊。何况穷乡僻壤通过这些人的努力,有的还成了名胜。

    嘿,我辛苦筛选的那些文人才子,疲于案牍,哪有空游山玩水。

    赵祯隐约想通了什么,赶紧在脑海中罗列推导条件:

    1、文化强国,文学艺术必不可少,其他戏曲等等均可脱胎于此;

    2、文学艺术只需几个有才气之人来支撑即可,并且创作文学艺术是需要空闲时间的;

    3、越是人生经历坎坷,创作的作品越是精致独到,而做官的多循规蹈矩;

    4、历朝历代无不如此。

    赵祯把这些条件糅合,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不论是明君昏君,都明白发展文化的重要性,他们在科举提名榜上划去的名字,正是精挑细选出来建设文化的人。

    原来科举考试的真正意义在于此!

    “可惜父皇去世时我才13岁,应该是没来得及将这条密训传下来,害得我直到今日才悟透。”

    明白这点,赵祯朱笔一挥,划去了柳三变的名字。

    去过勾栏之后,赵祯心知自己推测的不假,金榜除名的人也没有选错。

    翌日,赵祯在烟花巷口找到柳三变,见他倚在井边晒太阳。

    赵祯亮明身份后,拉柳三变进了巷内,说起了悄悄话:“别人考试都写些仁爱治国,仁爱待民的话,你倒建议政府对勾栏瓦市实施规范管理,来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角度不一般呐!”

    “谢皇上嘉奖。”

    “行了,现在朕要给你安排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专心去写你的诗词文章。多去游历而不是窝在妓院等着下一届科举考试。你要把重心放到艺术创作上,做得好了自有奖赏。”

    “草民,领旨。”

    赵祯转身要回宫,走了几步回头问:“柳三变,你大哥叫三复,二哥叫三接,你又叫三变,可有什么典故吗?”

    “额,这皇上怎么会八卦起来了,看来这名字对仕途也有些影响,以后得换个好听的名字。”

    柳三变答道:“这个,草民还未问过家父,也不清楚......”

    赵祯甩甩手,径直回宫去了。

    又过数日,赵祯盘坐在龙椅上,扣着脚丫想再得出几条治国良策。

    一个小太监进殿来,说道:“皇上,听说民间那个尚作词曲的柳七,近几日流连秦楼楚馆时都扛着个招牌,写着‘奉旨填词柳三变’几个字,您看该如何处置?”

    赵祯一惊,“糟了,忘了告诉他该要保密的,这家伙,嘱托他几句就这么张扬。幸好当日没有告诉他文化建设的原委。

    要是让天下读书人知道,我故意让一些有才之人通过不了科举,那还不得吵翻天了。”

    赵祯不耐烦道:“得得得,一个名号而已,他爱怎么吹就怎么吹吧。把朕的奏折拿过来。”

    那柳三变还不知道,自己是天子选中的人,仍然傻乎乎地努力考试。

    赵祯见他嘴不严实,也就没再去提醒他,心里一个劲儿的期盼他快些去各地游历,安安心心地做一个优秀的文化传播使者,也在旅途中创作更多佳篇。

    果然,柳三变屡试不中之后,终于心灰意冷,离开了汴京。

    柳三变去了杭州后,写下了《望海潮》: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词传回汴京,赵祯读完之后,拍案叫好:“我能自己领悟出这条基本国策,可见不输先代贤君,哈哈哈!

    柳三变,你也不用归去凤池夸了,我可是密切关注着你呐!”

    后来,赵祯每见柳三变新词中总是透着苦闷,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于是唤来小太监问话:

    “你觉得我朝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怎么样啦?”

    “皇上,公职人员虽有五险一金,但真正的福利社会还没有普及,社会保障制度还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

    “那些没有公职的文人,你认为该如何保障他们的生活?”

    “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如今不同啦,现在的文人才子,不仅卖书画可以挣钱,就是文章词曲的版权,也可以挣钱了。只要多写多画,他们的生活水平还是较高的。”

    赵祯心想,这词曲能与货币挂钩,说明的确有发展前景。想不到,建设文化事业还能带动经济。

    “如此,这福利社会就延迟几年再去弄,退下吧。”

    一晃多年,赵祯还挑中其他十几人,背负着这项秘而不宣的使命。

    终于,宋朝的文化事业的繁荣程度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不论诗词歌赋,还是平民的文化娱乐,就是教育事业,也因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有了巨大进步。

    赵祯想,对那些经历了坎坷的文化使者也该给予回报了。

    于是,那些屡试不中的人,在这一年全都高中及第。

    柳三变及进士第,只是这时,他已经改名为柳永了。

    柳永病逝之前,赵祯前去看望他,作为自己文化事业国策的试验者和先行者,看望一下总是应当的。

    柳永支撑着起身:“皇上亲来探望,微臣惶恐。”

    “你我也算是故交,不必客气。”

    赵祯尚未坐下,柳永竟已老泪纵横,说道:

    “当年皇上问我兄弟三人的姓名由来,微臣不知。直至近年勤读四书五经才知道——《论语》中‘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是为三复;《易经》中‘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是为三接;《论语》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是为三变。

    微臣当年自视甚高,以为凭着才气就可获得一官半职,却连《论语》中基本的语句也答不出来,如今忝居官位,是以惶恐。”

    赵祯心想,我当年也是不知才随口一问,并非故意考你呀。

    但说出去有失皇威。

    赵祯想起当年逼得柳永离京南下,其词《雨霖铃》中有一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他本有自己的使命,有千里烟波和辽阔的楚天,却一直在羁旅之中向往着仕途上的成功,词曲中浸润着愁苦埋怨。

    赵祯盯着柳永涕泗横流的衰老面庞,深有触动。

    “我听说,从前市井之中,人人尽道‘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你早已是白衣卿相,又是何时丢了柳七的名号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衣卿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ga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