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最怕过节了。每次过节的时候,一个人回到家里,跟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然后发短信写微信打电话,做完这些事,就没什么事了,时间有大把大把的,我真的可以干什么呢?
有时候真的很无聊的。我有时候总在怀疑过节到底能给我带来什么?就是放松一下,然后逛逛超市,逛逛商店,睡一觉。说实在话,有时候还不如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人还会显得轻松一点愉悦一点。但是每一年的节日,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来临,你就一个人,就坐在那个地方,没有事情很无聊,很无奈的呆着。今天是中秋节,吃完饭,喝完酒,就没事了,等着月亮出来,突然记起中国最古老的望月诗《月出》。
月亮,这个意象无数次出现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之中。它让人迷离,它触发相思,中国人都能体会这一点。人们用它来表达自己的相思,创造了很多文学作品,诗词歌赋神话故事。月亮皎洁,让无数的人心生向往,无数的诗人写过无数的篇章,比较有名的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杜甫的《闺中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白的就更多了。
这些诗都寄托了中国人很多很多的想法和愿望,其中,要说它们的源头,就是《诗经》的这一首《月出》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划兮。舒忧受兮,劳心悄兮!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这是一首古老的情歌,他思念他心中的美人。古人是没办法像现在这样,有很多方式很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虽说春秋战国时代,男女的想法都是比较自由的,思想没有受到一个禁锢,男孩子女孩子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月圆之夜,一个男孩子思念他的情人,他走出家门看到月亮出来。
月光明亮广阔,把世间的一切都沉浸在柔美之中,这个时候,一个女孩子,隐隐约约地出现了。
他首先观察到她的面庞,是如此的娇美,甜蜜。哇!一个让他日思夜想心旷神怡的女孩子,在月光中慢慢的向他走来,那身材那曲线。用我们现在的标准,肤白胸大屁股翘。
这就是古人心中的美人,好像过了几千年还是没有变。很多东西都已经变了,但这种中国最古老的对女性审美没有变啊,看着她的步伐,看着她的身材,她的苗条秀美,走路的时候,摇曳身姿,从容不迫,雍容大方,这种虚幻安静的气质,让人浮想联翩。
几千年朝代更迭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对女性曲线的追求,从来没有变,这一点倒让人觉得还是很意外的。曲线,现在哪个男孩子不追求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一种文化的追求,也许就在这一点上已经定格了古老东方人的审美,看来是不会受其他的影响而改变,比如说外来的文化。
@2
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奴隶社会,你看看,也许就是一个稍微有点知识的一个年轻的奴隶,他对她的阿妹情怀的倾诉!你想想一个小奴隶,他辛辛苦苦做了一天的工作,到了晚上。他就开始想起念她的一个邻居的女孩子,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不可能见到较远地方的女孩子,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人也非常的稀少,城市也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大。人烟也是比较稀少的,所以一般的就是邻居。
那时生产力是非常低下的,劳动强度应该来说是很大的,我记得有一年我去宁夏回族自治区,看到当地还有很多人犁地是用人拉,一个人在后面扶着犁,前面两个人用力拉,我就能够体会那种落后的生产力,带给人的生活的压力是多么大呀。
可以想一想,这个奴隶肯定是身体比较强壮吧,晚上才有时间,才有心情,才有体力才有精神,去看这个月出,要不然他工作都做不完,还哪有那么多闲情逸致啊,倒在床上就已经疲惫不堪。
@3
其实在诗经里面,还有另外一首小诗,叫小星,这首诗可以跟这一首诗对照起来看,一个是仰望月亮,一个是仰望星空。
但是这一首仰望星空的,其实讲的是一个人,应该是一个小吏吧,天还没有亮就要起床,满天的星星的陪伴下,在为工作而奔忙,他仰望星空,什么都没有,看不清楚,因为他那个时候还是睡眼朦胧,小吏逐渐清醒,他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孤独。
每天他拼命的工作丝毫不敢懈怠,但是他在这样拼命工作的时候,别的人却可以在家安安稳稳的睡觉,和亲人在一起,这种人生的际遇真是天差地远,令他深感不平,但是最终他也只能,用同人不同命的说法来安慰自己,其实,古人他们生活也并不是那么诗情画意。
@4
读这两首小诗,我们就能体会到,在那个非常古老的年代,人们有很多的烦恼和困苦,但是他们充满幻想,有自己的思想,去面对这些苦恼。
生活真的是不容易,还能够以苦为乐,还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唱出来,因为《诗经》记录的基本都是山野之歌。
我们 从大学出来以后,工作也是不容易的。不管你现在做一份工作,创一份事业,哪里很容易呢?那该如何面对呢?
想想春秋战国时代的这些奴隶吧。
我们真的要向他们学习,他们那种以苦为乐的精神.在那么困难的生活条件下,他们还能够吟唱出这么优美的诗句,这种浪漫情怀,这种对生活的美好的祝福和愿望,真的值得我们好好的,静静的去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