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
一直到今天,我们讲过了很多自我管理额和运营的工具。从清零开始,到目标管理的WOOP,碎片化时代的时间管理、经理管理金字塔……有些人直接就蒙了,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开始。还有一些人一开始用的很开心,但是坚持不过3天就放弃了。
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没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经理预估不足);第二,贪多;第三,工具体复杂。
很多人来我——古典,你是怎么制定计划的?
所以这周我会分享对我帮助最大的三个工具和心法。今天分享的是“三件事”,他可能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自我管理工具。
我从2015年初开始,坚持每天在微信群里发“三件事”。后来个人效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一个策略
“三件事”格式很简单,可以记在本子上、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如下:
#每天三件事#1/100今天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小确幸+昨日收获
小确幸:每天做一件让自己感到幸福的小事,即使是5分钟,也能让你对全天充满期待。
这样,每天一个“三件事”,就能让你既有成功感,还有幸福感。
听上去这么简单的一个小工具,为何如此重要?——因为它有很多执行小窍门:
1.早上想
最好的指定时间,就是早上刚起来,起床气刚刚散去。此时大难还没有被信息刷屏,能分辨轻重缓急。阳光灿烂,繁忙的一天恍如隔世,这时能定出更加靠谱的计划。
进阶选手可以考虑临睡前去做,这样能有更多时间思考,也减少第二天早上的意志力小号。早期直接从最重要的事情做起。
2.写下来
很多人也会有早上起来想想每天干什么的习惯,单这没有用;没有记录,没有发布,也不能回顾。
这样一天下来,“目标损耗”的情况就常常出现了。目标损耗就是我们由于不愿承认计划和现实差距而产生的偷偷降低目标标准的行为,比如你心里计划背100个单词,实际背了50个单词,你会安慰自己这也不错。
在这种情况下,“三件事”做了吗?
说没有做也做了,说做了好像又没有做。很多时候,第二天的事情又淹没过来了,无暇顾及,再见到这件“重要的事”已经是好久之后。真正的重要的事情被一拖再拖而带来的额内疚感,比本身不做这件事情的损失好像还要大。
如果当天没完成,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必须完成的?如果不是,可以把它划掉;如果是,写到第二天的计划里面去。若这件事在你的计划清单里出现了一周还没有做,那你需要思考一下拖延它的本质是什么。
Tips:在前面增减数字1/100会让你更容易持续,也更有成就感。你可以从1/30开始,坚持一个月。
3.发出去
一直到这里,这还是一个自我时间管理工具,但是一旦你公布出去,就变成了一个资源链接工具啦。
我会每天早上把计划发到生涯规划微信群里。一开始,我也不好意思发群,因为一方面设计一些隐私,可能会影响工作;另一方面,做不到的华,第二天被人发ixanhui很不好意思。不过后来我还是一咬牙一跺脚发到了群里。想不到收益了很多。
坚持“发出去”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个收益就是公众承诺带来的执行力。
无论再忙想休息,我还是会去发三件事,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一件写下来的事情,你总不好意思一连三五天总拿出来吧,实在有负我个人成长导师的盛名,所以只好对自己说:“装逼就是祸,写了就要做!”一旦做了,又总忍不住要做好才拿出来,所以如果计划制定得不靠谱,往往干到很晚才休息,然后回顾的时候写:“下次打死不乱定计划!”这种事情来回几次,慢慢地居然让我养成了两个很好的心态:今日事今日毕;指哪打哪不贪多。
这样,在对三件事完成率和单个事情完美率的追求之间来回往返,时间一长,你就能找到自己指定计划的节奏了。
对于自我的把握和信息,就来自这些练习。
第二个收益是获得写作和资源。
很多同事看到我今天下午要做某个事情,会提前和约时间;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会议,会主动要求参与;群里同学对我做的事情有建议时会说一句,很有帮助——有一次在群里谈到与一个美观NCDA的主席沟通,结果群里Amy就给了我很多相关信息和建议,因为他们刚刚谈过。你也能通过帮助其他人勾搭到别人。
如果是一个公司里的都这么做,基本效果类似每天早上开了一个精益创业例会,效率倍增。互联网团队往往不在一起上班,更应该考虑。
第三个收益是带来领导力。
行动是最好的领导力。
我还在我的大学同学群天天发。几周以后,他,也开始打卡。你逐渐成为社交节点。但是要记得承诺的要点——和积极的人群在一起说,先动至少一周,然后才号召一起来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