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涂涂和妈妈去旅游了,她嘱咐我一定别忘记日更,就写那个掉进河里感染的故事。我又追问了句,才知道她指的是萧统。一个人划船掉河里感染破伤风死掉了,这样的例子应该不会只有这一个,但是历史记住了萧统,所以旧值得一说。
萧统太子31岁过世,把最好的模样留在世人心中。他的一些利他行为,在某个团体、某个时代唤醒人性的温暖。
“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致死原因,或破伤风,或风寒。可见,生命又总会被意外因素打断。
萧统是“仁”的化身,是千百年来儒家追求的完美的人格。今天抛开这点,只说萧统的“文”。
第一,他完成了文学汇编。混乱的年代,他找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统一。他组织文人共同编选的《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选录了自先秦至梁,七八百年间的130位作家的各体诗、文、辞赋。这套文选被当作科举者的必读书,类似文学教科书。俗谚“《文选》烂,秀才半”,你穿越到唐朝参加高考,你需要提前买一套他的文选。
怎么读这本书呢?可通读、跳读、选读。通读的话,辞赋略显空洞。跳读还好,挑着感兴趣的篇目读读,顺便摘抄一些。选读呢,要从不错的选本入手,比如现在看的这本。
第二,他发现了陶渊明。如同艾略特发现多恩、拉金发现哈代的诗学价值一样。南朝时的陶渊明名气很低。《诗品》中,钟嵘把陶渊明列作“中品”诗人,也就是二线水准。陶渊明的身份转折,得益于萧统对陶渊明的重新发掘。
萧统写了《陶渊明传》,称其“颖脱不群,任真自得”。继而注重对陶渊明诗文作品的阐发。在主持《文选》的遴选时,一口气收录了陶渊明的8首诗歌,另外还有1篇人们熟悉的《归去来兮辞》。
第三,他创办了文学沙龙
“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好诗文、喜游历,再加上太子身份,他成了南朝最大的文学网红流量主。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经常在一起“讨论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继以文章着述,率以为常。”萧统所在东宫,文人多,书也很多。《南史》本传称“于时东宫有书籍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萧统还在宫内修建亭阁,邀请当时名流一同游览,文人聚集、名家荟萃的昭明会得以爆火。昭明会作为一种文人雅集,在今天的安徽池州,仍留下大量和昭明会有关的文化习俗。
“文”之外,终究还是想说句题外话。如果这天萧统没去划船,或者“姬人荡舟”、平安无事,又会怎样呢?有人说如果萧统不死,以其之前的表现,登基后虽不能成就盖世功业,成为守成的明君应该没有问题,应该可以避免之后造成生灵涂炭的“侯景之乱”。
也有人说“慈不掌兵”,他软弱的性格,且笃好玄学,亦信道教、术数、佛教,未必真能带来一个盛世天下。唯一确定的是,这个称之为“萧统”的生命体,可以做更多事情,与南梁王朝政治有关,与文学有关,也可能与玄学、宗教学有关。
最后,涂涂嘱咐我,一定要写上“记得点赞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