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作为学术成果,是学术能力与成就的有力证明。温启年同学通过在CIS科研项目中的努力学习不仅积累了专业知识、提升了编程能力,更获得了教授的推荐信,发表了自己的论文。这些无不为他的个人履历增光添色,为他申请英美名校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项目期间他经历了什么?他有哪些收获和成长呢?一起来看看吧~
01 通过调研选定有口皆碑的优质项目
当时与CIS结缘,是因为在一些推荐暑期活动的表单中,我的申请老师推荐了CIS。而且据我了解学校里有很多同学都参加过CIS项目,感受和评价都挺好的,就觉得CIS是大家共同的选择,肯定是不错了。
当时的物理课题一共有两个,另一个课题也是关于原子物理的。我在网上查到了Gunther教授往年也是相同的课题,看到了一些课题资料记录,调查之后我觉得我对这个课题更感兴趣。
课程开始之前发了很多教材和资料,但是我个人看下来感觉理论部分有点难,Introduction to High Energy Physics第一章就有一些看不懂。后来因为当时所有的学生基本都是高中生,所以教授就适当调整了难度。这本书最后助教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下,还是有点难度,但是教材还是很好的,我以后可能会再掏出来研读一下。
02 在辛勤中收获专业成长、同伴友谊
刚开始几节课都是理论基础铺垫,相对比较轻松。项目期间的主要困难其实是在编程方面。刚开始涉及到编程的时候,所有人觉得像在听天书。这时候幸亏有助教的讲解和帮助,没有助教的话有时候可能会跟不上课程。
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一款叫ROOT的软件,他说他那个领域的人全在用这个软件,而不是我们平常接触的JAVA、C++、MATLAB。这个软件有很多专用语法,教授学的是C语言,所以跟我们说的时候也是用了C语言。大家现在一般都用C++,所以刚开始也有一些不习惯的地方,每天需要花大量时间排查程序错误,debug程序。不过学了ROOT之后确实挺有用的,对我后来在学校做的一些work也有很大帮助。
那时候我们经常熬夜到两三点写代码。可能因为我们都是高中生,所以做这个课题的时候没有把过多精力放在理论上,而主要是放在了编程模拟上,模拟的话不需要完全理解为什么。
在这样的项目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有很多成长和收获。首先主要是学习了理论知识和编程语言。其次在耐心上也有了很好的锻炼。因为每天熬夜查bug,其实是非常考验耐心的一件事情。有的时候好不容易熬夜到了两三点写完了程序,一运行全是bug。不过这个也是我们迟早会经历的事情,就当是提前体验一下。
此外,项目期间与同组的同学相处都很和睦,我也交到了挺好的朋友。我和Vincent关系比较好,他每天下午会坚持打篮球,雷打不动的那种。我原本是个宅男,被他带着也去运动了。CIS项目期间我每天也都会去楼下健身中心打打乒乓球或者到户外打打篮球,我发现运动其实也是件好事,只是平常太懒。我们同宿舍的三个人关系也比较好,平时QA也都是一直一起去的,在申请的时候还会互相聊一下情况。
03 推荐信、论文发表助力申请
我觉得用一句网络用语来形容Gunther Roland教授就是“人狠话不多”,是个行动派。举个例子:留学申请提交推荐信快到DDL的时候,我比较着急就发了很多邮件给教授,当时教授可能特别忙没有回复,但等到DDL的时候我上网一看,原来教授已经不声不响地帮我上传了推荐信。
CIS科研经历在我的个人履历上的帮助也蛮大的,这是我唯一一个发表了论文的课外活动。我们当时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撰写并发表的,后来我们几个人协商后又在杂志上发表了。
得知录取UCL的时候已经收到不少offer了,但还是有点惊喜。不过,在曼切斯特大学和UCL之间,两者相比我还是更想去曼彻斯特大学。
我们现在已经放假了,我找了一本教材《菲尔曼物理讲义》在看,计划就是暑假期间把这本书看完。语言方面也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暑假过去后可能会生疏,我考虑之后再考一次托福,加强一下语言。
文字丨基于CIS 温同学专访整理
图片丨温同学授权
了解更多CIS科研项目
成为更好的自己
添加科研君(cis-research)
访问CIS | www.cathaypath.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