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哄越哭,可能是因为受到家长情绪的影响。
作为父母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洞察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找到一种好的发泄方式,并试着安稳自己的内心,积极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疏导,让孩子的情绪得以释放,并能平和自己的情绪。给孩子树立榜样示范,这样才会相处得更和睦、更愉快。
具体做法是:
1.家长要以柔克刚。孩子越哄越哭时,大人的心境必须先平和下来,轻轻地拥抱着他,抚摸他的身体。孩子感受到你的安抚,获得了安全感,会慢慢平静下来。然后大人再耐心询问他到底想要做什么,温柔地制止孩子的不良宣泄行为,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不满。切不可用大声训斥或惊慌失措来刺激孩子,激化孩子的情绪。
2.对症下药。孩子坏情绪的产生都是有因可循的,家长要了解孩子不良情绪宣泄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调控孩子的心态。如果孩子是想通过极端的手段来达到愿望或得到满足,家长可以温和地指出不合理性,然后通过语言或外界事物,巧妙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从糟糕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停止不良的宣泄行为。如果孩子有消极感受如恐惧、愤怒,那么家长要抱紧他,想办法消除他的恐惧感。
3.帮助孩子合理宣泄情绪。待在孩子的身边,让他哭个够;或拿一张白纸,让孩子撕扯,或用笔在上面乱涂等安全的宣泄方式,可以让孩子尽情宣泄情绪中的不满,又不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
4.重视游戏对孩子健康发展的推动作用。游戏是孩子自我表现的手段,是孩子学习和实践的天然表达方式。在游戏中,孩子很容易与他们的玩具产生“亲密”关系,并表现出在家中受关心时的感受。可以利用游戏促进孩子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使成人真正了解儿童的世界。
“哎呀,真是丢人,别人肯定会批评我没有管教好孩子!”这是当孩子在众人面前有异常表现时,父母首先会想到的。很少有家长会首先安慰下自己的孩子,继而劝说孩子,大多数家长都是希望孩子能够立刻安静下来,就好像身上装了开关键的娃娃,可以立刻停止唱歌。而孩子似乎总是不配合,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在众人面前“发作”,有时候莫名其妙地让父母措手不及,越是劝说就越是耍脾气。
孩子最初发脾气是本能地为了发泄愤怒和不满,可当孩子发现这样做却可以控制父母,让父母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时,发脾气就成为了一种向父母提要求的手段,而且会随着家长的劝导而严重,甚至大哭大闹起来。这样看来,孩子的表达中,愤怒和不满倒显得不那么多了,而是变成了一种孩子对于家长的情感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