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一个好的心灵,这意味着:他不是固执的,而是随和的;他虽然被激怒,但却很容易被平息,而且并不心怀怨恨(这是消极的善)。——与此相反,要能够说他“有一颗善心”,虽然这也属于性情,但却已经说得更多了。它是趋向实践上的善的一种冲动,尽管并不是按照原理行事的,以至于好心肠的人和有善心的人都是一个狡猾的客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的人。——这样,天性就与其说(客观地)关涉欲求能力,倒不如说(主观地)如一个人被别人所刺激那样,关涉愉快或者不快的情感(而且情感在这里可能具有某种有个性的东西);在这里,生命不仅在情感中内在地显示出来,而且在行为中外在地,尽管只是按照感性的动机显示出来。在这种关系中就存在着气质,而气质还必须与一种习惯性的(通过习惯导致的)倾向区别开来,因为后者不以自然禀赋、而是以纯然的机缘为根据。
从生理学上看,人们在谈到气质时所理解的是身体的体质(强壮的或者孱弱的体格)和禀性(身体中流质的、由生命力合乎法则地推动的东西,其中热和冷也一并包括在对这种体液的影响中)。
但从心理学上考虑,亦即作为灵魂的气质(情感能力和欲求能力),那些从血液性状借来的表述就仅仅表现为按照情感和欲望的活动与身体动因(其中血液是最重要的)的类比得出的。
我们仅仅归于灵魂的那些气质,毕竟也许暗中也以人里面的属于身体的东西为共同起作用的原因;——此外,首先由于它们对气质作出高层划分,即划分为情感的气质和行为的气质;其次,每一种气质都能够与生命力的兴奋(intensio)或者松弛(remissio)相结合,所以正好只能提出四种单纯的气质(如同段论通过medius terminus[中项]有四个格一样):多血质的、黑胆汁质的、胆汁质的、黏液质的;由此,这些旧的形式就可以保留下来,并且只是获得一种与这种气质学的精神相符合的较为合适的解释。
气质学说的高层划分可以是这样的划分:划分为情感的气质和行为的气质,而这种划分又可以通过低层划分分为两种,总共就有四种气质。——我这时归给情感气质的是多血质(A)和它的反面黑胆汁质(B)。——前者具有这样的特性,即感觉被迅速并且强烈地刺激起来,但并不深入(不持久);与此相反,在第二种气质中,感觉并不显著,但却植根很深。人们必须在这里而不是在快乐或者悲伤的倾向中确立情感气质的区别。因为多血质的人的轻松倾向于欢快,与此相反,执著于一种感觉的深沉却夺去了欢乐的轻易可变性,而并不因此就导致忧伤。——但是,由于人们能够控制的一切变迁一般而言都激活和强化心灵,那种马马虎虎对待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事情的人,与拘泥在使其生命力僵化的感觉之上的人相比,尽管不是更加睿智,却无疑更加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