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当取第四声,与前一个节气立春之“立”和后一个节气惊蛰之“惊”一样,用做动词,意为“水从云下也”,但现在都习惯地读成第三声了。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节气通常预示着天气开始回暖,降水形式由雪变为雨,雨量逐渐增多。
此时,太阳的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北半球的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逐日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也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北方冷空气在减弱的过程中却也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交锋和较量着,条件一旦成熟时便形成了降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从立春节气以来,小雨就连绵不绝,乍暖还寒,好在到了雨水节气,就意味着进入了气象意义上的春天,天气不会太冷了。
“田园经雨水,乡国忆桑耕”,春天的雨犹如世间的精灵,在立春与雨水两个节气的更替之间,随风潜入人间,润泽万物,不拣不择,让枯木得以重生,让种子得以发芽,让作物得以返青,让人体得以舒展。整个春天就这样地,在一夜微风细雨之中,款款地向我们走来。
2
雨水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一般都能升到0℃以上,但北方很多地区暂时还难以见到春天的气息,有些地方还在降雪,天气仍然很冷。如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雪量最大、大雪最多的节气,既不是小雪与大雪,也不是小寒与大寒,而正是二月下旬的雨水节气。
南方不少地区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上了,到处都是一幅早春的景象,阳光温暖,油菜与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华南地区则更是百花盛开,春意盎然,而云南南部地区已是春色满园了。
此时,江淮大地上返青的农作物特别需要雨水的滋润,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尤其重要,所以民间流传有很多雨水时节的农谚:“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水是庄稼血,没有了不得”“水满塘,粮满仓,塘中无水仓无粮”。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雨水前后,春耕、春播、春灌、除草等农事也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3
雨水有三候:“一候水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一候之时,天气逐渐回暖,水獭开始捕鱼了,听说水獭喜欢把鱼咬死后放到岸边依次排列开来,好像是祭祀一般,所以古时有“獭祭鱼”之说;五日后,二候之时,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日,到了三候之时,草木随着大地里的阳气上升而开始抽出嫩芽。
雨水时节的花信风也悄悄吹过来了,非常准时地为雨水三候报信。
一候时,油菜花开始抽苔开放,抢占了雨水花信风之首。油菜花从每年1月到8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从南到北次第盛开,四枚花片,质如宣纸,金黄明艳,与几乎同期开放的桃花相互映衬,成为早春时节一道独特的田园风景。杨万里有诗云:“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候时,杏花先叶开放,色艳态娇,含苞时纯红色,开放后花色渐淡,花谢时又变为纯白色。南宋诗僧志南曾写过一首著名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候时,李花开放,洁白秀美,质朴清纯,素雅清新,细小而繁茂。李白曾有诗云:“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火烧叶林红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传说李白在七岁时,父亲看着春日院落里繁花似锦,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吟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吟出最后一句:“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还因此为他取名“李白”,当然这些都是传说了。
4
雨水,这是一个让人听起来就感觉多雨却又心生欢喜的节气,因为春天的来临,离不开雨,离不开水。细雨飘落,草木新生,四季流转春又来,朝来夕往花又开,整个大自然都有着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
生命从来都是逐水而居的,雨水便是上天给予生命的慷慨馈赠。谚语说:“春雨贵如油。”春雨之好,好在它细润如酥,催生万物,大地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诗人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杜甫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陆游当年客居京都时,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绵绵春雨,次日清晨,听见深幽的小巷中又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不禁触景生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在这早春的季节里,我们不妨以敬畏与感恩的心,来感受一次春雨吧。在柔和细腻的雨水中,感受冰消雪解,万物醒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