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懒散状态而焦虑,却只是焦虑,从未想过要去改变。不甘于现有有职位和生活,立志改变,却总是半途而废;明知道是好的习惯,却只能维持三分钟热度,没有持久的恒心和意志。当不自律成为生活的常态,人生鲜少会变得不糟糕。
哲学家康德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自我约束是一个并不舒适的过程,但它给人带来的满足感和感就感往往会让这份不舒适变得不值一提,自律,让我们可以积蓄更多的能力和资本,如此才有遇事的淡定与从容。
2制定做事的优先顺序并有效执行。
* 把自律的生活方式当成目标。向具有高度自律的成功人士学习,你会发现自律不是他们偶尔为之的行为,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培养自律的最佳方式是为自己制定目标及规划,特别是你视为重要的,需要长期坚持及追求成功的指标项目上。
如果你不能自律,总是习惯让情绪操纵着一切,没有规划,没有目标,那么所有的努力就如同脱缰的野马,根本不受控制,你最终也达不到成功的彼岸。
缺乏自律能力,任由坏习惯操控自己,就会将自己变成牢房中的囚徒。
向借口挑战。如果想培养自律的生活方式,首要的功课之一就是破除找借口的倾向。如果你有几个令你无法自律的理由 那么你要认清它们只不过是一堆借口罢了。
管好自己才能领导他人。没有追随者的领导剩下的只是职权威慑的空壳,也就是说,是追随者成就了领导者,一个领导者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不去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就无法要求别人做到自律。
忠于一个目标。将自己的感情和身心都奉献给工作。
要律己,先慎独,拥有内在的道德力量。慎独是一种做人的修养,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慎独者,能够身心表里如一,要律已,就要先做到慎独(慎独;独处的时候,没有他人的干涉和监督,凭着高度自觉,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的事)
越是自律的人,越能享受到自由。
当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你就真正做到了收放自如,人生也就达到了一种境界。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说“不自律的人就是情绪、欲望和感情的奴隶”想要拥有自律的生活,千万不要纵容自己,给自己找借口,不然久而久之,种借口会成为一种坏习惯,把你的宝贵时间消耗完,对自己严格点儿,久而久之,自律便会成为一种习惯
任何毫无节制的活动,都将一败涂地。
一个人只有能够控制自己、主宰自己,才能够战胜自我、远离不幸,走向成功。
他人在看电视的时候,你是否在看书?他人在娱乐的时候,你能否去运动?他人在睡觉的时候,你能否早点起来?想要成功,这一切是你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很多人之所以无法克制这种懒散的习性,最重要的缘由是缺乏自律。
想一想,你生活中有多少次失败,都是因为自律精神的缺失造成的。如果缺乏自律,你的目标将无法实现,你的人生也很难取得什么成就。自律就是在诱惑面前,用你的理智去支配行为而非用你的感情,它常常意味着牺牲一时的乐趣和克服一时的冲动。
德国诗人歌德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一个人要想主宰自己,就必须对自己有所约束,有所克制,因为“毫无节制的活动,无论属于什么性质,最后必将一败涂地”。不论做什么事情,自律都至关重要。
培养自制力的方法(七个控制)
1控制接触的对象。选择自己喜爱,对自己有帮助的伙伴。
2控制沟通的方式。沟通的重要方式是聆听、交谈、观察,当你与他人交谈时,要使对方从你的话语中感觉到尊重并有所收获。
3控制思想。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想象,而对于忧虑、苦恼则尽量少想。
4控制时间。无论是工作、娱乐还是休息,都应有时间安排,不能想玩时就玩上一天忘了学习,想学习时就学上一天而忘了休息。
5控制忧虑。无论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精神。
6控制承诺。不能随便承诺,一旦承诺了的事情就要努力做到。
7控制目标。专注集中到一个点的目标能助你增加完成目标的机率。
不要好高骛远,人生没有“直达车”,不要天天幻想着自己能获得伟大的成就,却从来没有从卑微处努力的自律精神,这是一种大的错误。
事业就像一辆车,而工作态度就是车轮,如果我们不让车轮着地,那么这辆车永远不可能往前开。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进步,伟大都是从平凡中衍生出来的。——约束自己,脚踏实地。
不因自己工作的卑微而轻视它,你要投入无限的热忱,培养高尚的人格,对工作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才可以把工作做好。人们永远尊重那些肯脚踏实地付出的人,就像永远尊重对自己的人格负责的人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