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博学真知(学者风范之二)

博学真知(学者风范之二)

作者: 伊平123 | 来源:发表于2018-09-18 15:03 被阅读8次

       博览群书,是一个学者最基本的素养。

       要勤于读书,也要善于读书。有学者指出,读书开始阶段,要“越读越厚”;到后来,则要“越读越薄”。这里,“越读越薄”就是所谓“由博转约”,就是要对知识加以消化吸收,抓住其精髓,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疏密有致、简约有序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大杂烩。

       仅仅拥有渊博的知识是不够的。有作为的学者应该对前人构建的知识体系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有知识,还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见地,让博学与真知相融合,这才是合格的学者。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已经不是难事。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其一,就是前边提到的,有知识也要有见地的问题。当知识的获取变得很容易的时候,见地的问题就更为突出了。对于当代教育体制,这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再继续一味地灌输书本知识,已经非常不合时宜、落伍于时代了。培养学生的认知、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是当务之急。

       其二,当知识的获取变得极为容易的时候,人们还要像古人那样读书吗?还要把学习的知识烂熟于胸吗?既然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许多知识都储存在电脑里,在需要时可以非常方便地检索出来,那么,我们何必再去记忆它们呢?这样的想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这样的想法带来的后果,却很可能是消极、负面的。当今,许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仅在考试的前几天突击,强记一些课程内容,考试结束就一切都烟消云散。在科研工作中,一些青年科研工作者也已经习惯于依赖电脑,自己的脑子中不再记忆很多东西。长此以往,我们的脑海中就会形成一片真空状态。那时的情况将是:电脑中什么都应有尽有、可以随时取用,而我们自己的脑子中却空空如也。

        上述这种情况是不容乐观的。电脑不能替代人脑。人要思考,要判断,要提出自己的见解,要做出创新性的构想,这些,都需要在头脑中有一个基本的知识体系。电脑的“博学”不能替代人的博学。

         博学真知,对于信息时代的学子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引自拙著《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

相关文章

  • 博学真知(学者风范之二)

    博览群书,是一个学者最基本的素养。 要勤于读书,也要善于读书。有学者指出,读书开始阶段,要“越读越厚”...

  • 博学者

    论博学 我是得到博学的好处的,自上次读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后,特地...

  • 学者风范

    1922年3月30日、31日上海《时事新报》刊登了朱光潜先生的文章《怎样改造学术界》,其中已经指出中国学者的通病五...

  • 学者风范陈立献老师

    二〇一四年年底,我收到陈立献老师惠赠的《泉郡碑刻百篇译注》一书,这是一本了解古代大泉州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我随...

  • 学者风范,准时到达

    早上搭了一个滴滴顺风车。 路上和司机聊了起来,他说有的家长从火车站再到学府路,看到这个路烂朽朽的,再看到我们学校的...

  • 真知与规则

    很多学者认为良知只是道德本体,其实不仅仅是道德本体,还是真知本体。知识如果细分,大概可分为真知和规则。真知是自明性...

  • 见识

    真知灼见在哪里? 他不在夸夸其谈的嘴上, 也不在造作学者文章里, 更不在别人咀嚼过的思想里。 真知灼见在哪里? 在...

  • 以色列学之旅

    学之旅,学,之核心。博学者万事通悟,好学者有贤能,哲学人有大智,慧学佳人蕙质兰心,嘻学者令众喜,难得!用非凡之功得...

  • 果如此

    对学者的尊敬从来都不是出于真知 而是因为想象中他具有的魔力 ——罗素

  •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

    在中国古代社会,学者有追求博学的传统。博学之所以重要,诚如王充在《论衡·别通篇》中所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博学真知(学者风范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qp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