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不知,深以为耻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20-03-23 00:29 被阅读0次

    在中国古代社会,学者有追求博学的传统。博学之所以重要,诚如王充在《论衡·别通篇》中所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古人认为,一个学者只有博学多识,才能学有本源,根深基厚,才能胸次自高,气象自大,才能文章有根据,下笔知取舍,这也就是所谓的“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

    追求博学的传统,由孔子开创。孔子不仅号召人们“博学于文”,主张和学问广博、见识丰富的人做朋友,而且身体力行,给世人树立了榜样。于学,他学而不厌,老而弥笃,单是一部《易》,就被他读得“韦编三绝”。

    从此以后,很多人把对博学的追求,进一步凝练为“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一事不知,儒者之耻”这样高度精练的语句。

    在《河间相张平子碑》中,崔瑗称张衡“资质懿丰,德茂才美”“亦何不师,焉所不学”“一物不知,实以为耻。闻一善言,不胜其喜。包罗品汇,禀受无形”。《晋书》称刘渊幼好学,经传诸子,兵法史书,无不综览,曾对同门说:“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固君子之所耻也。”《南史》记载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刘知几在《史通》中说:“‘一物不知,君子所耻。’是则时无远近,事无巨细,必籍多闻以成博识。”

    对于学者来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不只是一个口号,一面旗帜,更是一种引领,一种激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物不知,深以为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zb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