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作者: b19c124a57f0 | 来源:发表于2021-03-16 12:10 被阅读0次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老彭”的解释有非常地多,朱熹的注解,就是商朝的贤大夫

    “窃”,解释私底下的意思,也就是说,孔子私下自比于老彭,就是希望能够跟老彭效学,所以这个“窃”有一种谦虚、谦下的一个角度,这个表示对于老彭的一种敬重。

    “我”,在老彭上面有一个我,表示一种亲切。最后一句就是说,孔子希望能够跟老彭效学。那效学的内涵是什么呢?就是前面这八个字,“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明末的四个重要的大师之一,蕅益大师注解《论语》的时候提到说,这一篇是孔子的真道脉,真学问。道脉,道德的道,山脉的脉,学问就是一般我们的学问。也就是说,这里可以看到孔子做学问的最核心的内涵,也可以看到孔子传承道统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则,所以这八个字我们不能轻易地放过。

    述而不作。“述”,朱熹的注解叫传旧,就是传承旧有的传统,传承旧的东西

    “作”,就是创始,开创,另外再创造一个新的系统。那“述而不作”,也就是说,即是传承旧的东西,而不强调先去开创一个新的系统

    从孔子的《史记》里面可以看到,孔子删定诗书,然后对于礼乐的一些探讨,对周易的一些补充,写了《春秋》这一部史书,这个都是传旧,对孔子来说这个都是述。

    “信而好古”,“信”,就是相信。相信不是一听到就相信,而是听到之后能够去思惟、抉择,然后结合着自己的生命去实践,然后再确信。

    “好”,当然就是喜好的意思。那孔子在谈论学习的一种进程,有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这个“好”,其实是学习的相当的进程。

    “信而好古”,就是说学习传统的东西,相信传统的东西,在传统的文化的滋养自己生命之后,有一种确信,进而产生一种好乐的一种学习心态。简单地说,就是喜好传统文化。这两句如果我们结合起来看的话,可见孔子在学习的时候,面对传统的态度,他的态度应该是这样子:就是学习传统文化,信受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精华里面去滋养自己的生命,产生一种确信、好乐的态度,那这种确信、好乐的态度,是传承文化、弘传文化,而不是新创一个文化系统。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们对比我们自己的心续,我们常常是强调自成系统,那自成系统背后,常常是一种自以为是。也就是说,我们对于传统文化,并没有先去领纳、学习,谦下地去学习,好好地去学习,对圣者的智慧,真正地去理解,领纳于心,饶益我们的生命。而是常常是妄臆造作的,对于这个传统的经典,不屑,也不以为然,产生一种妄臆造作,所以这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其实是要来提醒我们,不要妄臆造作,动不动就开创自己的一个新的系统,非常非常地自以为是,这是第一个。

    那第二个我们看,孔子在孟子的评论中叫“圣之时者也”,时间的时,那就是说,孔子自己也自知、自己定位为或者自己安立在一个三代文化的传承者,或者我们说孔子是三代文化的集大成者,那为什么能够集三代文化之大成呢?

    朱熹的注解提醒我们,就是一个圣者,他其实是集合先圣先贤的智慧,然后折中之,在自己生命里面取得一种折中,一种饶益。那也就是说,他先谦下地去学习传统文化,把古代圣贤的智慧领纳进来之后,然后调和折中,来面对这个时代,来饶益自己的生命。所以这样的一个态度,是一种凭借圣人的智慧的一种学习,那这样的学习是有传承的,这样的学习是深广的,这样的学习也才是真正深刻贴近生命的。

    所以孔子透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而能够达到三代文化的集大成者——这样的圣之时者的这样的一个地位。所以,明代的蕅益大师又提到,就是说所有的圣人呢,昔时的学习或者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那个道脉就是——述而不作。

    那这个部分其实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深思。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现代社会,速度非常地快,强调效率,那也非常非常强调创新,那这个创新当然是好,也就是说,我们在面对新的时代的时候,本来就要有一些新创的东西,要因应这个时代的变化。可是在强调创新的过程当中,我们是不是反而忽略了这个创新的基础是什么,那孔子这样子对于传统文化的敬重、谦下以及学习的态度,其实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也就是说,在创新的过程中,或者创新之前,其实需要有一个广泛的学习,那这个学习呢,传统文化,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或者最关键的学习。

    怎么说呢?孔子也提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老师就是要教给学生最新的东西,最精彩的东西,所以老师必须要具备这样的一个特质,叫温故,温故才能知新。也就是说,对于传统的东西,能够深刻地、广博地去学习,领纳于心,饶益生命,那这样开创出来的创新,才是有传承、有根底的创新。

    那这个创新,一方面能够持之久远,第二个又能够展现出自己个别文化的一个特色,否则大家都强调创新,创新到最后其实反而都差不多了。像现在的智能性手机,就这样子,就互相地模仿,没有特别、特殊的特色。

    《中庸》也提到,也提醒我们,就是说我们常常在想要创新,想要展现出自己不同,自我风格的过程中,会陷入一种“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反而陷入这样的一个学习的一个错误的、错谬的一个误区。自用、自专就是自以为是,就说我们其实智慧很有限的,那都自以为是,每个人都要很快地展现自己的不同,自己的特色,那反而对于传统的东西非常非常地忽略,那没有传统的学习,这个自我特色,其实也是非常地、非常地浅薄的。

    总结这一章的学习,我觉得孔子提醒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有一种谦下、想去学习、领纳的一种态度,那在这个态度的前提底下,我们透过思惟抉择,然后有一种深刻的确信,有一种好乐的学习,把传统文化领纳进来,饶益自己的生命,当然也随分随力地去宣扬、弘传,这样子的一个学习,看起来好像是传承旧的东西,可是把这些旧的东西饶益我自身的生命,然后跟别人分享,或者去改善这个社会,回应当代的问题,这个本身就是一种传统的新创。

    也就是说,孔子看起来是述而不作,其实是寓作于述,或者是述中有作。也就是说,孔子的创新,其实是在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把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展他的创新,所以这个创新是有深刻传统文化底蕴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td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