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金思维模型
首先我说下我对黄金思维的模型的理解:
你做一件事,要清楚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或者为什么做这件事,这是why;如何去完成这件事,这是how;通过这件事要达成什么目标,这是what。其实我觉得,why和what都可以看做是这件事的目标,只是why是本质目标,就是通过这件事你想获得什么能力或者技能,而what,就像题目里说的,是副产品,就是利用获得的这个能力或者技能,能得到哪些东西。
然后我来说一下我是如何用这个模型来构造学习动力的。我从去年开始努力以来,就意识到只有内在的驱动力才能成为自己的动力,外部的任何事情都不如内部驱动力有用。
我一开始是这样对自己进行分析的,其实我也是从what开始分析,为的是找出我的why到底是什么,然后去努力实现我的"why"。
我决定开始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有了孩子以后经济能力需要提高,不能再靠死工资了;二是想给孩子树立一个有上进心的父亲的榜样形象,不想让他认为我是一个混日子的人。总结下来我的what就是这两点:一、提高自己的收入;二、把学习和提高变成自己的习惯和常态。
那么如何(how)提高自己的收入呢?通过我自己的思考,和这段时间在公众号上看到的各种案例,总结下来有几种途径:
1.提高自己在现有岗位上的业务技能,通过升职来增加收入
2.找一个副业,比如说做翻译(因为我觉得我的英语还算不错)
3.跳槽到另一个公司
4.换一个行业(找一个自己比较擅长的行业)
5.进入自媒体行业
6.创业
那么为了通过上面某一个途径成功我需要哪些技能或者资源呢?
1.上面的每一项都是需要学习的,而且一项比一项学的东西要多,所以快速学习能力是必须的
2.要想做翻译,我必须大幅度提高我的英语水平
3.在本公司有所突破,我必须改善我的一些劣势,比如说表达和演讲的能力
4.如果自己要出来干(虽然对现在的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各种人脉是要积累的
5.快速阅读的能力。不仅是自媒体行业,多积累一些知识也是自己的优势
6.现在每天要上班,还要学其他东西,时间管理的知识是要学习和实践的,还有专注的能力,提高效率的方法等等。
所以总结下来,我想要提高和学习的有:快速学习的能力,英语水平,表达和演讲的能力,人脉的积累,快速阅读的能力,时间管理知识等等。想要学到这些知识和技能,就是我报这个班(和其他班)的原因(why),想提高自己的这些能力也是我的内在驱动力,也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到这,我的整个分析就完成了,我的本质目标也挖掘结束。所以我的黄金思维模型就是:
报班原因是要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why)-能力提高了以后就用这些能力去干我想干的工作(how)-通过新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收入(what)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头所说的第二个“what”(把学习和提高变成自己的习惯和常态)也就顺带实现了。
2.人生管理
人生管理的本质是去规范化自己的生活,将90%的事情习惯化,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
我感觉我目前来说还做不到这样,因为在上班的时间,时不时地会来一些任务或者项目需要马上处理;我现在的工作还有夜班,不是那种值班的活,而是要操作、干活的,上完夜班白天就要花一些时间休息恢复;还有就是每天不定时的哄娃。所有这些事情造成了我时间的碎片化,以及空闲时间的不固定,所以目前我就是半规范化的状态。
我能做到的就是:一、提高自己的效率,快速处理完工作上的事情,给其他学习任务空出时间;二、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进行一些阅读;三、晚上在孩子睡着以后(没有夜班的时候)学习一两个小时。原则就是:尽量不浪费时间。
(关于我的这个状况太爷有没有更好一点的建议给我?)
对我来说我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就是我的自我提高和学习的目标,要持续学习,不能中断,这就需要我把整体的大目标进行分解,分解成以年、月、周、日为单位的小目标,每天完成一个小目标并且不断反思和给自己反馈,保证自己没有失控和偏航。只有这样,我每天能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和提高,那些目标才显得不那么遥不可及,自己也不会那么焦虑。
3.思维监控
说一下我分析自己的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都是以前自己分析的,正好可以套用自动化思维的模型)
(1)一想到要做presentation我就会很紧张
思维模型是: 一想到要做presentation-(自动化思维)-很紧张
我的自动化思维是什么呢?是心虚。一心虚,就没有信心,就会紧张。
那我心虚的来源是什么呢?
1.怕自己没什么说的
2.怕自己表达不出来自己想说的东西
3.怕自己说话太快,说不清楚
4.怕别人提出自己回答不出来的问题
我有没有办法来避免这些问题呢?有的。
对于第1点,就提前把要讲的东西认认真真准备好,查阅尽量多的资料,把相关知识都总结下来。
对于第2, 3点,就要自己提前多排练几遍,把演讲时的语速,表达方式,甚至身体动作、连接词等统统练熟,能熟练讲出来而不是死记硬背。
对于第4点,也是把要讲的东西都熟悉了,想想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或者利用技巧引导观众问你想回答的问题。
当我在做presentation前把上面的都准备好,心理就会踏实很多,信心比较充分,也不会那么紧张了。
所以我就是把我的自动化思维从心虚,转变成了去沉下心来分析我演讲所需要的一些知识和技巧,并好好去准备它们。
(2)拖延症
我以前是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现在能好一点。。),总是把不想干的事情一直拖,拖到最后期限为止,这让我很苦恼,后来我自己总结了一个克服拖延症的模型,来对抗我的拖延症。

整个模型能让我随时对照我的行为,克服我的自动化思维-拖延,将其转变为分析要做的事情,从而避免对自己的情绪造成影响。
4.反思日记
上面说了那么多,看似很牛逼的样子,其实我实施的不怎么好,失控是经常性的事情。也试过好多次写反思日记,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就像群里一个同学说的,每次都是写着写着就变成了对自己的批判,而没有真正达到提高改变的目的。
上周末试着写了一篇不知道算不算合格的反思,就分享一下吧(完全失控的周末。。太low了,不要笑话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