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诀阐佛义,指出了凡夫状态,圣贤状态和从凡夫到圣贤的身心规范方法。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大乘者智慧广大。善能建立一切法。
最上乘者。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涅槃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
亦名一切智。亦名无生忍。亦名大般若。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有人发心求佛无上道。闻此无相无为甚深之法。即当信解受持。为人解说。令其深悟。不生毁谤。得大忍力。大智慧力。大方便力。方能流通此经也。
上根之人。闻此经典。得深悟佛意。持自心经。见性究竟。复起利他之行。能为人解说。令诸学者。自悟无相理。得见本性如来。成无上道。当知说法之人。所得功德。无有边际。不可称量。
闻经解义。如教修行。复能广为人说。令诸众生。得悟修行无相无著之行。以能行此行。有大智慧光明。出离尘劳。
虽离尘劳。不作离尘劳之念。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荷担如来。当知持经之人。自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若人口诵般若,心行般若,在在处处。常行无为无相之行。此人所在之处。如有佛塔。感得一切天人。各持供养。作礼恭敬。与佛无异。
能受持经者。是人心中。自有世尊。故云如佛塔庙。当知所得福德。无量无边。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持经之人。如得一切天人恭敬供养。
为前生有重业障故。今生虽得受持诸佛如来甚深经典。常被人轻贱。不得人恭敬供养。自以受持经典故。不起人我等相。不问冤亲。常行恭敬。心无恼恨。荡然无所计较。念念常行般若波罗蜜行。曾无退转。以能如是修行故。得无量劫以到今生。所有极恶罪障。并能消灭。
又约理而言。先世即是前念妄心。今世即是后念觉心。以后念觉心。轻贱前念妄心。妄不得住。故云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妄念即灭。罪业不成。即得菩提也。
(被人轻贱后生觉心。主动生觉心)
供养恒沙诸佛。施宝满三千界。舍身如微尘数。种种福德不及持经一念悟无生理。息希望心。远离众生颠倒知见。即到波罗蜜彼岸。永出三涂。证无余涅槃也。
佛言末法众生。德薄垢重。嫉妒弥深,邪见炽盛。于此时中。如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圆成法相。了无所得。念念常行慈悲喜舍。谦下柔和。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是经义者。即无著无相行也。
云不可思议者。赞叹无著无相行。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须菩提问佛。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有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依何法而住。如何降伏其心。
①佛言当发度脱一切众生心。
②度脱一切众生。尽得成佛已。不得见有一众生是我灭度者。
何以故。为除能所心。除有众生心。亦除我见心也。(彻底地不居功,不自傲)
菩萨若见有众生可度者。即是我相。
有能度众生心。即是人相。
谓涅槃可求。即是众生相。
见有涅槃可证。即是寿者相。
有此四相。即非菩萨也。(原文: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有法者。我人等四法是也。
不除四法。终不得菩提。
若言我发菩提心者。亦是人我等法。
人我等法。是烦恼根本。
感想:
佛学最上乘地彻底的不居功,不自傲。才能证入大乘圣贤位。比做好事不留名还彻底。
发心帮人,也帮了,帮完就忘了。
人到这境界,心理上就彻底放松了,所以能时时在正定。一般人帮完人求回报,略不如其意,就想起来了,内心烦得不行,恨得不行。好事变成烦事了。
所以佛陀讲,就这样降伏你的烦恼不安。发愿帮一切人,帮完就忘。乃至内心不存一丝你我之分,帮人如帮己,安之若素。
对吧,我们的大部分烦恼都来自此。你长我短,你多我少,帮你不知感恩。。。
佛说把这些都忘了,你能得到最大的福报:证入圣贤,福报无量。
三教圣贤莫不如此。雷锋丶焦裕禄等就类似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