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作者: 齊枧 | 来源:发表于2018-03-01 21:15 被阅读52次

《我们仨》这本书讲了尘世中一个平凡而又奇妙的组合,父亲钱钟书,母亲杨绛,女儿钱媛,近六十年的缘起缘灭,因为离合成就的一段段的故事。

它不仅仅是一本回忆录,更可以说是充满人世间悲欢离合的剧本,角色鲜活的不可思议,即使是文字亦是活灵活现,好比活在我身边似的。读到欢乐处我会被书中的气氛渲染情不自禁的嘴角上扬;心酸离别时会难过,读到家常处总是不着意的拿我们的现在去和它对比,杨绛不愧为文学大家,她的文字总是在不经意间给别人一种温馨又舒适的感觉。

到我读完这本书总觉得依旧还在那本书的氛围中,即使故事并不惊心动魄。

92岁的老人,夫逝女亡,那是我们从来不能体会到的的孤独,于是,她从一张张泛黄而有充满旧忆的照片追思过往,一家人啊!走散了而往昔一家人的相聚相受相依相助便成了杨绛的最好的回忆,任何的评价都显得多余。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是平凡的,而时常又让读者情深之处潸然泪下。平凡之中而有如此不平凡。

《我们仨》读后感

杨绛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写起,看似一个平凡的瞬间,细细品来却是让人惊叹不已,好比一坛醇厚的美酒,越品越香。她不直接抒发感情,不直接议论人事,阐明道理,她只是从容的叙述,把她家里的那些小事娓娓道来变成一篇篇文章,就是这样细致、不动声色的讲述,使读者有了更多的想像和思考的空间,她所表达的主题也就慢慢浮上水面,这本书我非常喜欢,细品字里行间都是溢出来的亲情。

“我曾经作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的去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 ,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我觉的这是让我最感动的一段,字字都透露出杨绛与钱钟书先生细水长流的爱情。

《我们仨》读后感

他们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没有甜言蜜语,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的生活,“从今往后,我们之间只有生死没有离别。”这是钱钟书对杨绛说的,我想只这一句在她心里盛过千千万万的甜言蜜语了吧!

世间好物不坚劳 ,彩云易散琉璃脆。曾有的欢乐,而今的寂寞,天人相隔,往事皆随风远去。我们仨,文字平实简单,不慌不忙,如同清风裹挟着花香扑面而来,夹杂着一丝尘世的喧嚣。

相关文章

  • 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记述了他们这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63年...

  • 2019-10-13《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读完《我们仨》,我从杨绛女士的视角体验他们的一家人的生活。钱钟书先生,博学、宽厚,不争,但也有像...

  • 有一种感人至深的亲情,叫“我们仨”

    杨绛先生的书《我们仨》读后感悟…~ 《我们仨》这本书在第一部分的内容里,我们走进了杨绛相继失去女儿和人生伴侣的那段...

  • 娓娓道来的水墨流年

    ———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时所著,最初设想,这本书由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

  • 走到人生边上

    之前刚刚发布了一篇有关杨绛先生作品《我们仨》的读后感,今天便来写她的另一本书--《走到人生边上》的读后感了。 “本...

  • 读杨绛先生《我们仨》有感

    今天是我加入简书日更的第一天,刚好借这个契机把《我们仨》的读后感记录下来。 第一次读《我们仨》是在高一,那时候我处...

  • 2018-12-28看书收尾

    2018的最后几天把基本没看完的书看完了,有三本《流浪地球》、《人类简史》和《我们仨》,简要记录一下读后感。 《流...

  • 不逛街的钱钟书

    ——《我们仨》读后感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说这本书应该倒着读。不以为然。 杨先生慧慈。 人生走到尾声,曲终人散,大多...

  • 《我们仨》读后感

    想了好久这篇读后感名字,可是读书太少找不到好的词语。 《我们仨》周末两日时间读完,阅毕心中是痛?还是暖?就是不能平...

  • 再读《我们仨》之感

    最近再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读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应该记录点什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vn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