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来啦!
四叔给我留的大公鸡,在我返程的前一天送了前来。十几斤的大公鸡我还是头一次见,从年头喂到年尾,就等我回去的这一天。。

二姑,二婶,三婶在一起蒸馒头,我带着孩子们去到二姑家时,大锅头已经蒸出了两大锅热气腾腾的菜包子和豆包。
年味的豆包,是那堆柴火烧出的独有的香!

三婶在搭篦子,三层的篦子,高高的锅头,劈好的柴火。腾腾的蒸汽加上香喷喷的肉包子,真是一道难忘的风景!
正月里接待亲戚,儿女离家时带着的干粮,全在腊月这天备齐。带走的是家乡味,带不走的是亲人的牵挂。

自从二叔离世后,二婶就没磨过面,在磨坊里换来的面粉要比自己磨来的白的多。那天二婶的第一锅豆包出锅时,又喧又白,三个孩子每人吃掉了一个热腾腾的大豆包。我想,那个味道他们也会记住一辈子。

家乡的柿子是我的最爱,腊月二十五在家搭油锅,做了很多红烧肉。是前一天就煮好的猪肉,母亲用柿子在猪皮上色,放在油锅里油炸,出锅后又放在肉汤里稍微浸泡了一下。这样的肉质既不会油腻也不会太干巴。作为家乡特色,每年制作都会想起小时候那口大铁锅和父亲把肉骨头捞出锅,我坐小板凳上啃骨头的情景,那种美好的感觉也只能每每忆起,闭眼再次体会了。
煮完肉的汤,又做了菜丸子。母亲又念叨我最爱吃的柿子面丸子,又做了一些。甜甜的柿面丸,也只有母亲能做出那样的味道。

今年二姑喂了六头猪,腊月二十三那天,三叔和萌萌哥拉走四头去县城宰了,五百多斤猪肉在那晚被哄抢而光。图为三叔和二姑父在收拾猪下水。留下的三副猪下水,被馋猫叼走了三个猪蹄,咬掉了一只猪耳。
看来,馋猫也是知道要过年了,得吃点大餐。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的话题从温饱转入了孝亲敬老。越来越多的人们,过年,只是为了回家探探双亲,至于吃什么,喝什么,都已经不是主题。
那份团聚的祥和,那种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更多地寄托给了家乡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