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做智慧父母 点亮幸福人生

学做智慧父母 点亮幸福人生

作者: 杜白云飞 | 来源:发表于2020-03-08 21:16 被阅读0次

    在教育行业接触很多的家长孩子,提出诸多的疑问,困惑。有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我想做个记录,愿这些文字能够帮助到亿万家庭,解决亲子沟通的障碍。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基础环节,亲子关系则是影响孩子成长以及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但是“父母”作为一种不用培训就可以拥有的身份,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与孩子相处,才能营造温馨的亲子氛围呢?

    首先,要来分享一个字“愛”,爱这个字其实毫无疑问的,每一个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可是爱和爱是不一样的,我们正在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方式来爱。产生的效果和结局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中国的古汉字里边爱这个字。在创造的时候是非常有意思的,怎么看这样的几个部分,从上到下,它分为了这样几个结构,最顶端的是一只手。所以,如果你想向别人表达爱意呢,最基本的就是用你的眼神和肢体,让对方感受到你很爱他。

当我们家里边的孩子年纪还小,在六岁以内的时候,我会经常提醒家长朋友,密切的肢体接触以及你脸上的表情,你在看见孩子做出一些行为,你的眼神对他的成长影响非常的大,因为爱是先通过你们两个人肢体的接触才产生感觉的。在下面的一个结构呢,是一个宝字盖,在我们中国汉字里边,宝字盖往往代表房子,它的引申含义,代表环境。我曾经在很多次的分享中,提到过培养一个孩子,并不是不断的给他创造适应孩子的环境。而是不断的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去适应身边的环境。

我认为最重要的,这是我们古汉字爱这个字的核心,就是一个心字。其实你想要让你的孩子感受到你很爱他,最重要的就是心心相印。你是否站在孩子的角度,你是否变成了跟他一样大的一个孩子,你是否能够用他听得懂的语言和他沟通,你是否能理解他每一次在你面前的表现背后所传递出来的情绪和含义。最下方的是一个友字,其实自古以来我们的古人就教导我们,跟孩子之间最好的关系是朋友的关系。真正能够让孩子敞开心扉的,往往是跟他处在平等关系的这样的角色。而我们看到很多的家长,毫无疑问他是爱孩子的,可是我们现在对孩子的爱真的是正确的吗?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接触的所有的案例中我发现,其实家长往往是爱着孩子的。甚至有的时候是以爱的名义在做一些错误的行为,甚至做了一些伤害孩子的行为,我们自己呢还不知道。所以跟大家首先分享的四种错误的爱,这四种错误的爱分别是:第一牺牲的爱。第二担心的爱,第三错位的爱,第四盲目地爱。

咱们一个一个来看什么叫牺牲的爱呢。就是指我们家长在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向孩子坦露自己情绪的时候,往往会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出现呢,往往会以一种受害者的状态出现。有不少的家长向我提问孩子的问题时,往往会说这样的一句话,家长会说,你看我已经为他付出这么多了,他怎么一点儿都不领情呢,我已经为他做了这么多,我牺牲了我的一切,我的事业,我的开心,我的快乐,我的好心情。所有的东西我都不要了,我宁可天天陪在他的身边,可是他为什么表现成这样呢?好像他的存在,就是不断的在报复我这种付出一样。其实我们都知道,当我们站在一个受害者的角度的时候,我们常常愿意去强调我为对方付出了什么,我跟大家分享过一句话,很多家长都认为非常的重要。这句话叫做,有条件的付出叫控制。仔细想一想,牺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咱们首先来自我检视一下:你是否对你的孩子说过以下的四句话,第一句,我就是为了你呀,我才支撑着活下来;第二句,我愿意为了你牺牲我的一切,我自己什么都不重要,只要你好就行了;第三句,我就是因为你呀,所以我才没有离婚;第四句,只要你好啊,哪怕我死了都值了。请各位家长朋友们仔细去体验一下这四句话,当你听到这四句话的时候,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的孩子听到这四句话,他不会开心,他不会感觉到你把宝贵的东西给了他,他只会感觉到你把它看成了一切的根源,甚至一切罪恶,让你觉得生活对你很不公平的根源。世界上有任何一个孩子,会喜欢听到这样的话吗?我觉得绝对没有。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就好像是一把刀插在自己的身上。

    孩子认为是自己表现的不够好,才让身边的亲人让家长这么难过。所以慢慢的就会让我们的孩子产生一种自暴自弃的感觉。所以我们说这是一种错误的爱,就是我们在面向孩子表达我们情绪的时候,常常站错了位置。以一个受害者的心态,受害者的状态,在说这句话。所以我分享一句话叫做,以牺牲自己换来别人的爱,这是一种绑架。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条件的付出是一种希望绑架孩子的一种控制。所以我们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去说这样的几句话。你的牺牲的爱在你看来,可能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在孩子心里却像是一个引起自己内疚,让自己产生负罪感的根源。

      第二种叫做担心的爱,这也是一种错误的爱的表现方式。你是否经常对你的孩子说这样几句话:哎呀,我就是担心你呀,以后考不上一个好学校,所以我才这么催促你。其实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我并不相信你能凭自己的能力考上一个好学校。你对孩子说,我担心你未来找不到好婆家。翻译过来就是,我根本不相信你会被别人欣赏。其实担心的爱是我在接触很多家长向我的提问的案例过程当中,经常体验到的一种情绪。很多家长的这种担心还是未来式的担忧,事情还没有发生,他就已经开始担心了。家长会说,老师,你看我孩子现在就已经这样了,上了中学是不是就更不行了?         

有的说你看她现在年纪这么小,就养成这么多坏习惯,以后可怎么办呢?我们谁也无法预测未来的事情,可是我们将这种感觉直接变成了一种担心的爱,那么就变成了以下的这个公式叫做,担心的爱等于爱加上诅咒。有哪个家长愿意去诅咒自己的孩子呢?我相信没有。可是每一次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担心的时候,就变成了这样的一个句式。我们对他说的每一句担心的话,翻译过来都是我们并不相信,所以我们要向家长朋友们分享,与其担心,不如相信!与其担心,那不如去祝福你的孩子。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身为家长只能给他支持,却无法代替。太多的担心会让我们陷入到负能量的泥沼当中无法自拔。

    第三种错误的爱,叫做错位的爱。在一个家庭里每个人应该站在属于自己的序位。什么叫序位呀?就是你应该扮演的正确的角色。我们现在很多的家庭,父亲,母亲扮演的角色都是错误的,有的时候呢,甚至是完全站错了位置,占到了相反的位置。那我常常说,在一个家庭里,母亲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带给孩子宽恕的力量,让孩子感觉到我们的存在是让他始终能够找到安全感。而父亲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不断地让孩子体验到力量感,也就是不断地让孩子体会到我可以挑战一些事情。我可以做到一些事情,我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凭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事情。

    所以我们常常说呀,如果在一个家庭里,妈妈做了爸爸该干的事儿,爸爸做了妈妈该干的事儿,这个家里边呢,一切都是混乱的,尤其是孩子。我们看到现在有多少个家庭啊?妈妈显得特别的强势,关于孩子的学习,关于孩子的规则意识,全部都是妈妈在谈,全部都是妈妈在说,,而反过来,孩子和母亲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安全感的需求。所以妈妈就变得特别扭曲,一边要遇到事情的时候安慰孩子,一边又在不断的在跟孩子强调规则。这样的孩子,成长必然是扭曲的。所以咱们最初在跟大家分享中国家庭教育三句话的时候,第一句话说的就是母亲过度焦虑,导致他把父亲该做的事情自己也做了。

这就造成了位置的错乱,造成了家庭序位的错乱,这种错乱就会让孩子的成长也变得扭曲。我们中国自古强调一个五伦关系。这五伦关系分别是爷爷奶奶,也就是我们的长辈。然后中间的部分是丈夫,也就是孩子的爸爸,左侧是妻子孩子的妈妈,右侧姊妹也就是丈夫家里边的亲人。这下端的是孩子,在这样的一个稳固的五伦关系里,人才会觉得舒适。可是如果其中有一个角色跳跃了自己的位置去做了别人该干的事儿,我举个例子,比如爷爷奶奶跳到了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做了爸爸和妈妈该干的事儿,这孩子一定是不安稳。

经常有家长朋友咨询我问题里面提到的一个,家里边儿,爸爸妈妈工作比较繁忙,所以爷爷奶奶带孩子比较多。你去仔细的想一想,在这五伦关系里,为什么爷爷奶奶在带孩子的时候会出现这些问题。第一个爷爷奶奶常常无限制的原谅孩子,觉得孩子还小,犯了一些错误也是难免的,所以给了太多的宽容。最后就使得孩子没有能够成功的养成对规则的概念,它没有边界感。另外,在家庭里孩子会天然地找到一个最能够在自己面前妥协的角色作为自己的靠山。你看,如果家里边的爸爸妈妈,也就是妻子和丈夫,两个人对孩子本来的教育有一定的规则,可是,一旦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马上他就会找到谁呢,就会找到爷爷奶奶,毕竟平时行使这个权利,扮演这个角色的人是他们。

所以,错位的爱指的就是在一个家庭里,每个人应该扮演好自己的位置。爷爷奶奶站在长辈的位置,我们就应该扮演好长辈的角色,,要扮演持重稳重的角色。不要过多的去干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而爸爸妈妈不管你有多忙,你教育孩子的职责和使命是无法摆脱的。所以我分享这句话叫做,在家庭里站错了位置,怎么爱都不幸福。假如大家有手臂或者脚脱臼的这种经历,你会发现脱臼了以后,你有一种什么感觉呢,不动还好,越动就越疼。所以在家庭里,某一个角色站错了位置,就跟你关节脱臼了是一样的感受。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在家庭中,每一个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站在正确的位置上避免错位的爱。

      最后一个错误的爱的表达方式是盲目地爱。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家庭里,往往我们在看待孩子的成长的时候,所有人都非常非常的在意,在意没有错,但如果体现出过分的在意,就很容易出现另外一个极端,这个极端叫做溺爱,其实在我看来,溺爱不是一种爱。溺爱不是一种对孩子负责的表现。溺爱是无标准无原则的一种妥协和对孩子的纵容。这种纵容最后会导致孩子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孩子跑着跑着被桌子给撞倒了,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处理呢?我们见到很多的家庭啊,是这样处理的:

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马上跑过来,想要快速的把孩子哄好,这时候他就会干嘛呢,跑到这个桌子旁边,不停的去打这个桌子,一边打一边说,你这个破桌子让你撞我孩子,让你撞我孙子。不停的去打,最后就会让孩子养成一种概念,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必须围绕着自己转,所以就是我们说的,以自我为中心,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渐渐地这个孩子就会变得自私,而且在他眼里毫无规则可言。因为他遇到任何事情,都会把责任推给别人。当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到这样盲目地爱,我们说溺爱就像一把软刀子,虽然他不会直接伤害到孩子,但是他会导致孩子不独立,产生强烈的依赖性。遇到任何事情,把责任推给别人,让他的人际关系变得特别的差。所以我们说这个时代有很多的家庭的孩子被这个时代取的名字叫妈宝男。

所以我们会看到,这种现象的存在一定不是偶然。这跟我们每一次见到孩子的行为,我们的引导,我们的干预是有关系的。给我们分享盲目地爱=爱+控制或者纵容。要么就是你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安排好了,这是一种强烈的控制,不希望孩子跳脱出你的控制。另外一种呢,就是你这孩子犯下的所有错误一概的纵容。所以我们回顾这四种错误的爱的方式,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本来我们是爱孩子的,可是带给孩子偏偏是伤害,所以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是过去数年时间,我看到大家提的各种问题背后所隐藏的最根源的本质。

我们带着一颗爱孩子的初心,却在采用错误的沟通方式干预孩子,用牺牲的爱,担心的爱,错位的爱和盲目地爱一点一点的让孩子变成了今天的样子。所以我们在今天这堂课的介绍的时候会说,如果一个孩子一生的教育是一座摩天大厦的话,那么家庭教育就是地下三层。家庭教育所影响的所改变的,所培养的孩子的品质,往往是我们平时见不到的。就像我们大家熟悉的冰山图,冰山在海上漂浮,我们肉眼能看得到的往往是海面以上的部分,但是它占整个冰山的部分仅仅是1/10,这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行为,孩子的各种表现。海面以下有9/10的部分,是我们平时看不到的。

比如说孩子的感受,感受的感受。孩子的观点,他的信念,他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信念。孩子的期待,他希望别人怎样去看待他,怎样去对待她。孩子的渴望,它有哪些情感上的感受上的渴望?最后孩子的自我和本我的精神,本质,还有生命力,这些东西全部隐藏在海面以下。平时,你除了看到孩子的行为以外,其他的事情不通过自己的觉察,你是看不到的,而家庭教育影响恰恰就是海面以下的部分,恰恰就是让我们每一个孩子在跟家长的不断的互动当中,让海面以下潜意识的部分慢慢的养成。所以我们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此。越早去学习家庭教育,越早去应用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的一生影响就越深远。

      过去数年的时间,我们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家长提问。我们最终把它归类为五个大的类别,我们会发现当代家长最关心孩子成长的五个能力。分别是克服力,抗逆力,创造力,专注力和学习力。接下来依次跟大家分享这五大能力分别是什么意思,以及我们在培养孩子这方面能力的时候,应该格外注意些什么。首先来看,第一个克服力是什么意思,就是克服困难,抵制诱惑的能力。毫无疑问当代孩子最薄弱的一个能力,最需要培养的一个能力就是克服力,我们放眼看去当代很多的孩子,很多的家庭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提问往往是什么?孩子怎么一直看电视老是戒不掉,玩手机,沉迷网络游戏,孩子不吃青菜,不好好吃饭,挑三拣四。

所有的这些东西都跟什么有关?跟克服力有关。我们当代的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导致我们很多孩子,在这种优厚的物质条件下自己平时想要得到什么,变得越来越简单。当我们对得到一件事情,不用付出太多的东西时,那么随之而来的是什么呢?是我们很难去戒掉一些身边存在的对我们的诱惑,那我们来看克服力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克服力=主观意愿*客观规则,也就是两个相对的词欲望乘以节制。

每个人都有欲望,孩子在那儿看电视停不下来,那就是欲望,玩手机停不下来,那就是欲望,有欲望,这很正常。每个人都是这样,人都有七情六欲,每个人都无法阻挡自己内心的欲望,但是有的人却很好的能够管理。这种管理和一个能力有关,叫做节制能力,我们身为家长最应该给孩子的一个能力就是让他合理节制自己欲望的能力。这件事情一定跟什么有关,一定跟从小到大的培养有关,那咱们来看一个案例叫做戒不掉的手机。这两天那很多家长非常的迷惑,也非常的头疼,头疼的原因是这么长时间的疫情,导致孩子只能在家上网课。以前呢,我们是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切断孩子和电脑与手机之间的关系。

这会儿疫情之下可倒好,所有的孩子都得在手机上上课,你怎么去切断呢?所以最近好多的家长提问,现在孩子每天抱着一个手机,因为有了上网课,这个借口就更难以戒掉了。我们今天再次跟大家来分享,关于玩手机这个行为,其实他是一个典型的关于孩子克服力缺失的一个案例。当代孩子克服力之所以低就是因为手机满足了几个我们家长永远无法满足的特点,我们无法满足孩子的一些需要,但手机能做到,第一个趣味性。你看我们孩子喜欢玩手机是因为什么,因为现在的手机游戏设计的实在是太好玩儿了。倒退20年,那时候也有手机,那会有孩子喜欢拿着手机天天玩吗?不会的,因为那个时候手机上没有什么游戏。

当代就不一样了,所有的手机几乎都是智能手机每款智能手机都能下载相应的游戏,不管你孩子年龄多大,你会发现手机游戏的制造者开发商实在是太厉害了,他能研究透孩子的心理。一个完全没有玩过手机的孩子,你给他手机半个小时都不用,他就能玩会,而且所有的游戏轻松就能上手,这可比学习效率高多了。为什么,因为趣味性。很多家长说我知道手机很有趣,我也喜欢玩王者荣耀,我也天天玩吃鸡,可是孩子这个年龄不应该去玩儿呀,你看到没有,这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克服力指的是什么?这种欲望人人都有,你首先得承认,你不可能在这个年龄段不承认孩子有这个欲望,那就是我们的问题了。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给他节制的能力。

自问自己,除了手机带给孩子的这种乐趣,身为家长,你给过孩子这种开心快乐的感觉吗?你给过他这种成就感吗?我们在讲到关于沉迷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的时候,经常分享一句话,叫做一切沉迷,皆因现实之中某种身份和需求未被满足。如果现实中孩子这种东西获得的很好,很多,很快。足够充足,它为什么那么的需要这种感觉呢?这是我们家长需要反思的。也就是我们从来没有让孩子充分的满足过,就想要恶性的把它节制掉,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不愿意承认他的欲望,就想要把它阻断,你几乎是做不到的。

    第二个手机给我们孩子致命的吸引,就是手机可以随时给他回应。这是什么意思?这一定跟我们家长的陪伴有关。所有的家长只要提问我关于玩手机,玩电脑成瘾关于游戏方面,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你是否愿意为了你的孩子付出你的时间,因为这件事情别人根本做不到,不要相信那个杨教授用电击来治疗孩子的网瘾,别信他。真正解决孩子手机瘾网瘾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你的陪伴来置换孩子对手机,娱乐,游戏的那种依赖。所以你必须要去思考,你是为什么没有能够100%及时的给孩子回应?是不是你平时忙于自己的工作,是不是你太少去关注他的内心?所以我们说孩子平时在现实生活中接受不到这种感觉。没有这种感受,他才拼命的想要在网络的世界里去寻找。

尤其是最近这个疫情期间,你看我们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显得非常情绪化。以往我们很少有机会这么近距离的去观察自己的孩子,现在看到他天天玩捧着手机玩的不停。心里就难免非常非常的焦虑,甚至焦躁。导致我们很多的家庭最近一段时间都在因为孩子玩手机这样的事情而产生争吵。所以我还是那句话,大家记得克服力的源泉是什么?是来自于人人都存在的欲望,你千万不要幻想孩子在一个小孩儿的年龄,不想去玩儿,这怎么可能呢?而且最近呢,这个事情已经变得愈演愈烈了,最近还看到一个新闻,孩子在家用手机上网课,结果妈妈去看他的时候,发现他根本不是在上网课,而是在用手机玩儿的游戏。跟孩子发生激烈的争吵。最后出言不逊,说孩子说了狠了几句,孩子就跳楼自杀了,你看最近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了,我都感觉到,看到这样的新闻就觉得很痛,因为我还没有能力去影响更多的家长去了解这件事情背后的真正的原因,只要我们了解了这些,我们就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了,所以这是第一个,也是家长提问中最常见的叫做克服力。

      第二大能力叫做抗逆力。抗逆力毫无疑问就是抵抗逆境的能力。那我们现在的所有的孩子都生活在和平年代,逆境指的是什么呢?肯定跟物质条件关系不大,他跟什么有关呢?就跟我们的情绪有关,最近我都计划跟大家分享关于如何管理情绪这样的课程,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对抗逆境,其实在当代就是教会孩子克服情绪的能力。

那我们来看,抗逆力他的组成公式抗逆力=情绪的管理×自我觉察。那么重点就是说这个情绪管理,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到底怎么学会情绪管理,其实很简单,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基本是家长的复刻。孩子所有的关于情绪的认识看法管理方式以及对待情绪的态度,全部都遗传自家长,这个没有任何其它人能对孩子产生影响。身边最亲近的人就爸爸妈妈,你是怎么管理情绪的?你的孩子就一定也跟你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是一个情绪化的家长。我们的孩子一定也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孩子。好多家长的疑问在于,我经常看到孩子被情绪所困扰,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我实在忍不住了,我才朝他发脾气。

这是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接到家长最多的提问,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我的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该怎么做?分享一个案例吧,这个案例是针对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啊,最好是6岁以内的,6到12岁的都可以使用,你会发现6岁以内的孩子,他一直在摸索一个本领,就是怎么样才能够让他在家里边儿找到一个最有力的武器,这个武器指的是什么呢?就是让所有人快速的妥协了一个武器。好多的孩子就找到了这样的一个武器,就是哭闹。所以我们很多的家长问我说,孩子一直在那儿哭,你说我怎么办呢?你一直让我冷静,难道我就真的不管他吗?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非常好用的小技巧叫做“三眼法”。

这“三眼法”是什么意思呢?当你看到孩子哭泣的时候,首先要分场合儿,如果你的孩子是在大街上哭泣,那千万不要在街上来处理。一定要把它领回家。我建议所有的家长在处理孩子哭闹行为的时候,现场直保留一个人,也就是不要几个人过来一起处理,留给一个人来处理就好了。然后这个时候看孩子三眼的眼是什么呢,当孩子坐在那儿哭泣,哭闹满地打滚儿的时候。你就蹲在或者坐在他的旁边,微笑着看着他,这是第一眼。孩子,这个时候会抬头看你一眼,这是孩子看你的第一眼。在看到你的时候,他会加重加剧自己的哭闹,我们说这眼的叫做撒娇。

他发现你跟他进房间了,你蹲在他的旁边了,他以为你要开始安慰她了,其实孩子哭闹无非就是让你妥协,让你安慰他。这时候你要记得,你千万不着急动,你继续蹲在那里。看着他非常平静地看着他,不要着急过去安慰他,不要替她擦眼泪,就蹲在那里不动。这时候呢,孩子哭着哭着,揉揉眼睛一抬头,看你还蹲在那儿没动,她就会看你第二眼,这第二眼,我们叫埋怨的眼神。这种埋怨的眼神是什么意思呢?孩子会可能会想,我都哭成这样了,你怎么还在那儿不动啊?你怎么回事啊?你怎么还不过来安慰我,还不过来哄我一下呀,你太过分了。当他看完你第二眼,你要记得你要从地上站起来。

然后,还是用刚才那种平静的表情转过身走到门口打开门,这时候你要回头看孩子一眼,他就会看你第三眼。我们说的第三眼叫做什么呢?叫做绝望的眼神,孩子看你第三眼就发现完了,今天怎么回事儿,他真的没管我,而且他竟然走了,他要开门出去了,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人管我了,这个眼神绝望了,紧接着你就打开门走出去。过一会儿你就会发现,当你在回到房间的时候,不是说你就一去不回了,不是的,你出去拿一个用热水洗好的毛巾,再回到房间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这个时候她的哭闹一定没有刚才那么激烈了。

其实,孩子所有的哭闹都是做给你看的。当他发现他看了你三眼,你仍然非常决绝的走了,他就会发现这招儿好像不太好使。等你再回来,拿这一个热水洗过的毛巾递给他,还是一句话不用说。就这样面带微笑,看着他就可以了。慢慢的,你用这种方式非常理智,冷静的去处理孩子的情绪。孩子渐渐就觉得这种方式根本无效,所以他就不会把哭闹当作一个有用的武器,孩子就不会变得那么的情绪化,所以你们要看到,在整个处理这个案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跟大家说,你作为家长,你首先就得能够忍得住情绪,有好多家长是忍不住的。一看到孩子在那儿发飙了,你立刻就要用更大的声音压制住他,这样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第三个能力,叫做创造力。我认为创造力是我们中国当代的孩子,我们的教育体制要急待去提高的。也就是我们中国的未来到底依靠的是什么?我认为是这个重要的能力,创造力。过去几十年时间,我们中国有了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叫做中国制造。我相信未来几十年我们中国应该给自己贴上一个新的标签,这个标签叫做中国创造。那我们来看创造力,它的组成公式是什么呢?创造力=好奇心乘以独立的能力。一个拥有创造力的孩子,一定是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好奇的孩子。另外一个就是有极强的动手能力的孩子。这两个方面我认为是我们教育体制以及我们家庭教育要重点去保护和呵护的。

你看这个我就没有说培养,我没有说养成,而是说呵护,是因为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有好奇心,生来都有非常强的想象力,生来都有非常强烈的动手的欲望,只是一次又一次,被我们成人给了标准答案,你看我们的试卷上。有一道题,下面总有ABCD4个选项,可是我们现实生活可不仅仅只有四个选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能有成百上千个答案,我们的孩子是否能够在我们的保护之下,永远保存这种赤子之心呢,跟大家看一张图片。这是一个国外的爸爸发到网上的一组家里边的墙壁上的涂鸦画。

不明真相的人那还以为他们专门买了这样的墙纸。实际上呢,墙上的这些所有的涂鸦都出自于他家里五岁大的孩子。我们会看到啊,一个五岁的孩子,如果在你家非常名贵的墙纸上画下了这样的一幅画,你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呢?这个爸爸呢,就特别的有意思,可能也跟他本身从事美术工作有关系。每一次,他的孩子在墙上划下了一个涂鸦,他都不觉得这是一个会毁掉墙壁的行为,而是在自己孩子涂鸦的这个部分,把它瞄上了各种各样的新的色彩。跟孩子一起继续的创作,鼓励他的孩子继续去画,甚至把孩子做的他认为非常棒,非常经典的一些画作,厢上了相框。

这位爸爸并没有把自己孩子的行为看成是对墙壁的一种破坏,看成是一种随手的涂鸦。而是把孩子的每一个画作都当作非常非常正式的一幅杰作。用他的话来说,我是一个画家,我相信我的孩子从小到大,他留在任何媒介上面的所有的涂鸦都是他发自内心的感受,所以我要学会保护他。虽然这个案例当中的爸爸是个外国人,但我觉得他的动作,他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你回忆一下,从小到大,你有多少次跟孩子说过。听我的,你这样不对。按我说的去玩,你那样玩错了,按我说的去写,你这样的姿势是错的。我小的时候甚至见过老师批评我们班上一个用左手写字的孩子,这都叫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第四个,这又是一个家长提问频率出现非常高的一个词,叫做专注力。好多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专注力不够满意,尤其在年龄偏小幼小时期的。6岁左右大,6岁到12岁之间,好多的家长感觉到自己的孩子专注力很差,甚至有不少的家长,会给自己的孩子贴上各种标签。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孩子说你这个多动症,你就是个多动症的患者。各位,我一直跟大家强调一件事情,贴标签效应,听我的课程的家长一定对这个词印象很深。给一个人贴标签是一种非常糟糕的行为。一旦你从小让孩子感觉到,她真的是一个专注力出现问题的甚至多动的患者,可能未来他的人生就从此定型了。

所以我有专门的课程讲关于专注力,未来还会有更多跟专注力有关的知识。专注力的构成公示,专注力=生命能量乘以坚持,也就是孩子合理的管理自己的精力,以及懂得延迟满足。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几乎可以说明为什么孩子会多动。一个妈妈非常焦急的给我说,我发现我的孩子现在有多动症,我说你这样判定的标准是什么?是否到过医院去做鉴定的?他说我没有。可是我发现我的孩子的双手没有一刻是停下来的,他其他的部位还可以。眼神和双手每天都在不停的动来动去,没有一刻是安静下来的,尤其是他的手。他在很小的时候,就习惯了吃手,啃自己的指甲。

到什么程度呢?甚至把每一根指甲都啃的干干净净。然后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发现他啃指甲了,我就打他的手,甚至往他的手上涂过酱油,涂过辣椒水。但是都没有能够改变他这个行为,他依然是不停的去看。等他再大一点呢,我发现他的手呢,老是喜欢去捏自己的1衣角,大概在他三岁左右上幼儿园的时候。他的老师也经常跟我反馈,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在玩的时候吃饭的时候上课的时候听讲的时候唱歌的时候,不管干什么的时候,孩子永远用手摸着自己的衣角,。手不停的在衣角上动来动去。他的手上必须要时刻拿着一个东西,在家长的疑问是,这是不是多动症?其实关于多动症的话题,我无数次跟家长们澄清过。

多动症在医学上被称为专注力缺失症。这类人被称为专注力缺失症候群。其实我觉得,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很多的家庭都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家庭环境家庭氛围的影响。我们觉得自己家孩子比较好动,比较多的家长可以回忆一下,大约在孩子零到一岁之内,你是不是有长时间没有陪在他的身边。我指的没有陪伴,是爸爸和妈妈,尤其是妈妈,没有给孩子太多的及时的反馈。没有给孩子充足的时间上的,肢体上的这样的陪伴。这样的孩子会天然缺少一样东西,这东西什么就是安全感?吃手其实本来就是一种安全感不足的表现,而捏衣角手上的小动作多,所有的这些都是孩子寻找的一种安慰剂。

还有一些孩子喜欢一些依恋物,比如说小的毛巾,谁的一件衣服,一些特定的气味总是用手不停的去捏,他为什么会这样?孩子正在用这种无法安放的双手提醒着你在那一段时间,他极度缺少了你的关注。所以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大家,我所接触的家长认为他的孩子是多动症的最终被确诊为专注力缺失,占极少极少的部分。剩下的全部都不是多动症?全部都是因为什么,全部都是家长关注的太少,跟孩子没有非常亲密的肢体互动。那我们给这个家长开出的药方啊,说药方儿就是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从现在开始补齐孩子的安全感的需求。

这个妈妈在跟我讲话的时候,就感觉她的表情是异常严肃的。那么她跟我说话的时候是皱着眉头,感觉苦大仇深,而且她的嘴角是略微向下。这种感觉传递给别人,就是一种很苦的感觉。就是一种很消极很失望的这种感觉,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下的孩子就会多动,请大家记住我的话。所以家长必须要学会调整,改变自己,家长要学会先让自己轻松起来。面对孩子,多露出自己的微笑。然后一定要经常跟孩子做肢体的互动,多做亲密的表情,你记得不管你的孩子多大,他还是你的孩子,他需要你作为家长,跟他最亲密的互动。所以等我给出她这样的建议的时候,她会觉得很震惊,就说,我就这样做就可以了,我不需要跟他沟通,我说什么都不用做。你回家按照我的方法,坚持一个月再说。

一个月后,我见到妈妈发朋友圈的一张照片,她和孩子在摩天轮上,笑的那么灿烂。妈妈和孩子两个人我都见过,但是他们脸上的表情都是一样的,原来都是那么的严肃,那么的失望,而现在呢,两个人都变得熠熠生辉,我觉得这就是解决孩子的专注力缺失问题,最重要的我们要懂得让孩子体验到什么是安全感。

跟大家分享的五大能力,最后一项就是学习力。每次课程都会有家长提问,关于学习的问题。我知道大家一定对这件事情格外的关注。因为这几乎是我们和孩子之间最重要的一个场景和事件。

说实话当今的时代,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面对学习问题真的压力山大,我们的孩子压力也大,我们家长压力也大。这样的一个疫情的影响,你看有多少个家庭。正在因为这件事情又因为疫情的影响搞的是一筹莫展。尤其是今年要适逢小升初考试,中考,还有高考的这样的家庭。家长都要急疯了,孩子内心充满了巨大的压力。所以我们说,在这样的一个事件下,全社会的焦虑都会凸显出来,最终落到家庭中最弱势的一个群体头上,那就是孩子,所以我们看到当代的孩子为什么自杀率这么高,而他们自杀的原因竟然都是因为不愿意再去写作业,不愿意再去面对考试,不愿意再去面对自己的爸爸妈妈。

学习力是什么?学习力=自信力乘以行动力,请大家一定要记住,你的孩子今天考试考了多少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每一次面对学习面对困难的时候,是否能够有强烈的自信,有这种自信的孩子,学习其实对他而言是一件开心快乐的事,而学习绝不仅仅是九年义务教育。绝不仅仅是K12年这么简单。绝不仅仅是这12年时间的奋斗,学习应该是一个人一辈子的追求。那么,孩子的自信从哪儿来?就从我们家长不断的给他正面的暗示。我们很多的家庭家长不但不给孩子正面暗示。还一直在给他各种各样的负面暗示,我们一直在告诉他,你这样下去,未来就完了你这样下去考不上好学校,将来是一无是处,你没出息的,这都叫负面暗示啊!

分享一个2019年上映的电影叫做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我看了,从他的情节上来讲啊,并不是一个特别出彩的电影。拍的逻辑也不是特别严谨,但是里面依然有一些地方,让我流下眼泪,我看到的是相信,整部电影我看到了,就是相信这两个字。相信儿子,相信父亲,相信你的人就永远陪在你的身边,相信其实特别的重要,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请各位家长朋友们要记住我的话,相信是最重要的,很多家长说你光说相信,相信他能考好。这是一个前提。这和学习力的第二个组成部分,行动力是不矛盾的。第一个是先有自信,行动力指的是什么?就是正确的陪伴。教会孩子有时间管理概念,教会孩子应用工具,教会孩子不耻下问,这都叫行动赋能。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情的根源在哪,找到了根源,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在最后,我分享给大家纪伯伦的一首诗,叫做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相关文章

  • 学做智慧父母 点亮幸福人生

    在教育行业接触很多的家长孩子,提出诸多的疑问,困惑。有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我想做个记录,愿这些文字能够帮助到...

  • 学做智慧父母 经营幸福人生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燕都一小,聆听了北京专家周蓉蓉老师《学做智慧父母,经营幸福人生》讲座,我觉得我学到了...

  • 做智慧父母

    最近参加智慧父母课堂,收益终生,记录下来,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孩子。学爱能思想,做智慧父母,育卓越孩子,获幸福家庭...

  • 学做智慧父母

    山东省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培训班(二)学做智慧父母——听《关系大于教育》有感 垦利区第一实验小学 王洪梅 今天可以说...

  • 学做智慧父母

    工作室本周的分享主题是“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一下子勾起了我为人母的很多回忆。还记得曾读过一篇公号《我的...

  • 2018-06-03

    希望你用经济的头脑,政治的远见,人文的情怀,哲学的智慧,点亮你幸福的人生

  • 智慧点亮人生

    人在发呆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冒出来,如果能够把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搜集起来,相信一定会很精彩。事实上,...

  • 怎样学做智慧父母?

    一、要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 当一个孩子,完全听从爸爸妈妈的指令,什么事儿,都谨小慎微,绝对不是什么好事。相反,这可能...

  • 智慧人生

    背景音乐:点亮智慧人生 杨坤

  • 学做智慧父母 当好孩子人生教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场所。营造真正的爱的港湾,当好老师,既是家长的终身课题,也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做智慧父母 点亮幸福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aj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