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
当你问争吵的孩子发生的事时,孩子自然会告状,想要冤屈被听见。我所见过吵架之人,都觉得自己才对,对方是错的。
不要做判官,是让事主双方将信息完整地说明,并非听见“哥哥打我”就立刻质疑哥哥为何打弟弟,或者立刻就判断处罚,那会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僵局。
每个事件都有起因,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让问题反复地出现,或者减少出现状况,要以对话让他们觉察。
“我听起来,你打了弟弟是,因为他动手抢玩具。他不应该这样,应该尊重你,但是,你不能打他,你应该告诉爸爸,请爸爸来处理。好吗?如果你打弟弟,那你就错了。这样会被误解,误解你欺负弟弟了,其实你没欺负,你只是要保护自己的玩具,但是方法错了。如果因为方法错了,被责怪,这样会很委屈,不是吗?”
“你过去受了委屈,一定觉得不公平,但是你能放下来,这是有勇气的人才能做到的事,一般人很难做到的。这很不容易,所以我要谢谢你,你是一个有勇气的人,也是有责任感的人。”
处理争执的要点:
1.手足冲突属于必然,要接纳此状态。
2.除非有人动手,须介入制止,制止时不用责骂。
3.介入时关心两个人,而非关注事件。
4.先听一方说,再听一方说,都是用好奇去探索,好奇时建议“回溯”,易理解来龙去脉,以及让孩子觉察自己的行为。
5.通常两人会抢着说,应专注地听一人说,要另一人等待。
6.当用好奇探索,并倾听完毕之后,给予准确信息。
7.重复发生冲突是常态,但动手是不被允许的,因此建议兄弟找父母调解。在调解的过程中,用好奇探索,并且要再次提醒规则。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会渐渐地形成好习惯。
“所以,面对纷争,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其他介入者、协调者,最好别做判官,或者将判官角色弱化,放在收集信息、宣布规则、好奇地探索之后,再来执行,并且,要联结两者的渴望,才会有圆满的结果,纷争才不会重复地发生。”
【我思】
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我处理学生纷争时发生的事情。金烨磊特别喜欢跟陆鑫浩一起玩,但每一次都是很开心地开始,最后都是以两个人的纷争结束。
每次听到有同学举报他们两个的纷争时,我都会很生气,不由自主地总会把原因归结到陆鑫浩身上。因为他与同学之间发生纷争,十有八九是他的原因。此刻想来,在没有处理事情之前就这样评判他,并带着评判的眼光看待他是不公平的。
而每次在听他们述情之后,对于那个首先做错应该说对不起的人,我不是像崇建老师问弟弟那样:“那你要跟哥哥说对不起吗?”而且,当弟弟说情绪上没有准备好道歉时,崇建老师再次重复询问“那你要跟哥哥说对不起吗?”
我在每次对待犯错的孩子需要跟别人说对不起时,语气总是不友善的,带着情绪的。现在想想,实在是得感谢孩子们的顺从呢。
【我行】
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我会练习使用这样的对话方式,像崇建老师那样做:先听一方说,再听一方说,用好奇去探索,好奇时用“回溯”,理解来龙去脉,让孩子觉察自己的行为;专注地听一人说,另一人等待;用好奇探索,倾听完毕之后,给予准确信息;重复发生冲突是常态,但动手是不被允许的,在调解的过程中,用好奇探索,并且再次提醒规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