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跟朋友抱怨:懒病泛滥 。
懒到多日不迈大门,懒到一觉睡到晌午,懒到安放好手机、书本、茶杯、零食,就可以终日困于一隅,不愿移步。懒到一日结束,又开始仇视自己,怎么今天又啥事没干?
![](https://img.haomeiwen.com/i7515171/8f5f591cdac40dc9.jpg)
于是我向朋友抱怨,想从他们嘴里得到答案:我也是。从而安慰自己:并不止自己一人这样。惰性是每个人都有的,可是有的人能克服,有的人把勤奋变成了习惯。显然我要养成这个习惯,肯定不仅仅是21天的事情。
如何改变懒,养成勤的习惯?先问自己:懒的时候全然舒坦吗?不见得。懒时身体放松,可久之便浑身酸痛、乏力,脑袋浑然,不知时几。内心更甚,先是容忍自己懒一会,休息一会,堕落一会;接着开始内心大战:一面说,快去做些事,不能再懒了。一面回答:不想动,再懒会。战到最后,就到了可以躺着继续懒的时候。于是内心的一面开始鄙视:看吧,又浪费一天,你就是个懒鬼!这样看,于身于心,懒总归不是件好事。
那为何会懒?是做事动力不足吗?想来也不是。最近受一事困扰:前些时候被大大钦点,约谈教育书稿问题,我因从未投稿而羞得全程不敢对视,也不敢发言,只埋头立誓:回家闭门读书写文。写稿这事动力很足,一来受尊崇人士的鼓励与期待,二来也是对自己的挑战,如若成功,还能刊登,真想竭尽全力做好!可到了截稿日期,我还在找各种借口让自己懒,文章未写,惶恐不安,却也迟迟不动笔。原因竟是:对自己不自信。觉得自己写下的东西可能没有任何价值,也不及别人,便连开启第一个字都觉难。
幸而,受朋友推荐,读到一本书《微习惯》,作者在书中极力反对靠动力策略做事或建立习惯。初读这个观点时,我皱着眉在内心反驳:什么玩意,动力是做事的源头啊!想我一再跟家长强调要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动力。但当我忍着再读下去,我被说服了。动力会随情绪、境遇随时削弱和增强,它太不稳定了。正如我写稿子一事,在被约谈时,决心很强,动力很足,可到后来,动力虽然还在,但早已不够那么强烈,不足以推动我去立马着手写作了。
我也接受了书本的另一个观点:建立习惯,从第一个俯卧撑开始。我要改变懒,得从起身迈开第一步开始,从写下第一个字开始。懒,是因为觉得事情难以完成,不愿改变现有的状态。那么一开始,就不去强迫自己要多么出色地完成一件事,只管凭借自己的意志力,开启第一步。当我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个“懒”字,我就想接着写下一句,当我写下第一句,我的思绪又涌上了一段,写完一段,这篇文章也似乎随之而出了。
听说电器开启的那一瞬间,是耗电最强的时刻。那么,卯足劲,开启做事的第一步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7515171/20263bb845441b0f.jpg)
网友评论